二○○三年隨著特區政府的弱勢與民主力量的強勢互撼中謝幕,二○○四年勢必是強弱進行曲下的延續劇,直至立法會選舉的高峰。今年肯定是極其刺激的政治年,亦將會是基督徒關心社會的考驗年。
去年七月一日的五十萬人遊行,被喻為最多中產參與的一次政治性遊行,其中基督徒參與之多更是罕有的(可能因信徒以中產居多有關),但這不代表信徒關社意識提高、懂得善用人民力量;因為最令人大惑不解的是,七一的「人海戰術」令政府收回廿三條立法的成功經驗並沒有重演於緊接的反賭波立法,響應示威呼籲的人數少到變成示弱。綜觀二事,反賭波大聯盟的千呼萬喚竟然比不上報章與名嘴的呼風喚雨︱他們反對廿三條號召上街,我們隨之上街;他們在賭波立法上與聯盟唱反調,我們偏聽誤信。由此可見,教牧以至信徒對社會事件缺乏獨立批判的能力,欠缺追尋真相的毅力,更遑論出自信仰評斷的實力。所以結果就只有是信徒在輿論大氣候下人云亦云。
縱然在建制外(民主陣營)及建制內(官員議員)都有不少活躍的基督徒,但他們在論政參政上獲得多少來自信仰群體的支援與認同,尤其是在基督徒普遍關注的道德議題上,筆者相信他們受同輩間自由主義影響多於信仰原則,從往年的事例可見一斑,在此不贅。
或許基督徒受到「政教分離」、「政治就是妥協」、「權力令人腐化」等觀念影響太深,而對這些觀念本身及其背後一籃子課題沒有興趣搞清楚就索性說不,「置身事外」成為最多信徒回應政治的立場,導致局內的基督徒孤軍作戰、局外則隔岸觀戰,愈趨兩極化。
基督教領袖走在一起辦佈道、培靈、敬拜、扶貧、反賭,的確已在進步中,但對於普羅大眾日趨關注的政治參與,我們似乎總是談「政」色變。在普選立法會甚至特首「當家作主」心態主宰港人下,實在是時候讓我們反省基督徒組黨參政這個禁忌的神話。與其讓有心參政信徒進入自由主義盛行的政治組織任人魚肉,倒不如自立有相同信念原則的參政群體,獲得信徒的認受、支持、監察與差遣,爭取最大的善於現實(港人治港)政制中。當普遍大趨勢下民間團體整裝待發之際,廿多萬基督徒若仍不團結參與,遲早會被社會邊緣化,到那日將會時不與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