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焉能定終身會考失敗非絕路
 聯會舉辦講座勉勵青少年困境中尋生機


1980 期(2002 年 8 月 4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正當政府仍未為「雙失」的一代定下對策,今年中學會考放榜的日子又告來臨。在這個充滿競爭,既又面對失業問題嚴重的處境,這群正在等待放榜的青少年,應該怎樣面對當前的升學與就業的危機和挑戰?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有見及此,上週舉行一場為青年人而設之公開講座:「困境中的生機-今日青年面對升學就業危機與挑戰」,邀請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校長樓恩德牧師、香港大學精神治療學系兼任副教授麥基恩醫生及基甸中心總監蕭智剛先生擔任講員,並由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先生為聚會擔任主持,以互動方式與參加者探討升學及就業問題。

  聯會教育部部長鍾健楷牧師表示,現時青年所面對的壓力大,一方面要面對功課考試壓力;另一方面也要面對香港社會的轉型,將來選擇的學科能否謀取一份職業,以為生活找尋出路。加上周遭朋輩的影響,父母親給予無形的精神壓力,以及個人精神、情緒所受的困擾,其實都極需正視。因此當日舉行的講座亦透過三個改編個案,幫助參加者進入思考及討論。

升讀中六並非唯一出路

  大部分父母其實都希望子女能多唸幾年書,為將來就業鋪路。

  樓恩德校長指出,其實現時香港就學的機會經已較過往大大增加,政府亦致力提供不同類型的課程供青少年選讀。他提醒青少年及家長,升讀中六或大學並非唯一的出路。目前除了升讀中六或大學等傳統教育課程之外,其實學生亦可選擇修讀其他為就業而鋪路的就業計畫,最重要的是視乎自己性格和潛質,勉強升學亦不會有好處。

  樓校長在講座上亦以過來人的身分與參加者分享經歷,原來現在當中學校長的他,當年在公開考試的成績亦不是十分理想,同樣亦試過被拒於校門之外。他憶及當年決定參加夏令會,又跟傳道人去學習探訪、在教會當義工,想不到這些事奉卻使自己生命得到造就,幫助他辨認人生的方向,以致日後更清楚應該怎樣走前路。

  樓校長深信困境同樣是試煉信心的時機,他並且語重心長地鼓勵信主的青少年,在尋求出路時要持守對上帝的信心,只要認定人的道路在神的手中,當將你的事交予耶和華,你所謀的事就必成立。

積極態度面對考試成績

  香港大學精神治療學系兼任副教授麥基恩醫生指出,絕大部分人都不會滿意自己的考試成績,這是很正常的反應。他提醒考生不應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並接納對考試結果的期望可能與結果有距離。麥醫生從過往輔導的經驗中,總結不少情緒受困者都是過分誇張自己的「三無」,即是以為自己是「無助」、「無望」和「無用」。他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指出,身邊發生的事情總有正、反兩面,但結果就得視乎你以怎樣的態度來面對眼前看似是負面的事件。

  通常考生最緊張的就是放榜前的一刻,考生身邊的朋友或家人,可以盡量幫助面對壓力的考生以積極的心情去面對考試結果,讓他們知道自己並非「三無」,以聆聽作為他們的支持。他同時鼓勵教會團契可建立互相支持的系統或彼此代禱,而基督徒考生亦可主動照顧其他同學,幫助他們透過信仰尋找出路。

另類學習有助辨清方向

  完成中三課程便出來工作的蕭智剛先生,原來曾當過多個行業的學徒,亦曾在茶樓當過點心售賣員。回想過往的經歷,他坦言是幫助他對社會有更深入的認識,是寶貴的人生經驗。

  蕭智剛認為青少年需要首先認清學習與工作的意義,才會懂得如何認真地學習和工作。他的人生轉捩點是在當過四年義工之後,才發現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標;後來他決定重返校園,那時才真真正正知道應該怎樣讀書、知道為何讀書。

  他事奉的機構最近成立的「另類」訓練學校,就是要幫助在傳統的學校課程表現未如理想的考生,透過體能訓練、考取其他認可專業資格等,讓青少年辨別前路的方向。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萬里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