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教會使命的再思


1969 期(2002 年 5 月 19 日)
◎ 教會之聲 ◎ 邢福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近代海外宣教運動,促成了基督新教在亞洲地區的傳播。相對於基督教在西方的悠久發展,華人教會僅有二百年的歷史。

  基督教在亞洲華人社群的發展,是在某種特殊的格局下展開的。一方面,基督教信仰是一個古老的宗教,有著二千多年的歷史與傳統。但另一方面,她在華人社會又是一個十分年輕的宗教。二百年來,華人教會從來沒有或忘福音廣傳的使命,但同時亦不能迴避關於信仰本色化的挑戰。如何檢視華人教會的歷史與現在,特別是關於基督信仰在華人群體中的發展,及其與華人文化間的張力與調適問題,在在成為我們獨特的使命。華人教會在普世基督教發展中的角色,並不僅在於其承襲了多少西方的內容,而更是從華人本土的經驗中,整理出(普遍的)信仰如何在(特殊的)華人社群中落實的經驗。

  華人教會不僅年輕,其在華人社會中更是少數群體,信徒佔社會人口的比例,從來都不超過百分之五。基督教近年在中國大陸有著急速的發展,不過由於沒有嚴格的普查機制,迄今基督徒的總數仍難以準確掌握。如果以四千萬信徒來計算,仍僅佔人口比例的百分之三而已。在台灣方面,據福音運動委員會在年前發表的教勢報告,台灣地區基督徒人數約五十七萬多人,佔台灣總人口百分之二點六。香港方面,據教新九九年的普查,居港會友約十九萬多,佔全港人口百分之二點九。

  由於亞洲地區的獨特歷史傳統,作為少數群體的基督教在這裡從來不曾扮演主流宗教的角色。佛、道教及民間信仰,在在成為基督教在華人群體中傳播時必要面對的挑戰。近百年來,亞洲各國致力於發展經濟,社會的急劇轉變,不僅沒有促成宗教的消退,反倒各種傳統華人宗教亦有長足的發展,進一步說明世俗化不必然會導致宗教的衰微。

  毋庸置疑,華人教會正廁身於多元宗教的格局之中,作為福音信仰的持守者,我們必須堅拒在各宗教中發現所謂上帝的啟示,因而犧牲了福音的獨特性。但是,我們亦得避免因著堅持真理而帶來社會的矛盾與分化。宗教紛爭對人類社會帶來的破壞,確是我們必須自覺再三的。我們同時必須明白,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不僅只是基督教的專利,也惠及於形形色色的宗教。如何在多元宗教格局中平衡我們對「真理」的堅持及對不同宗教的尊重,既堅持福音信仰的真實,但又避免引發宗教衝突與矛盾,確是華人教會必須學習的功課。

  從政治社會的角度觀之,亞洲華人教會面對著不同的挑戰,既有急速世俗化的自由開放社會,也有受到不同程度的政治制約。能否建立植根於福音的教會,在在成為我們面對不同挑戰的關鍵。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中說:「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四 )。

  距今五十多年前,中國神學家趙紫宸嘗言,無論社會的處境如何,當人覺得沒有意義、沒有真實、沒有價值、沒有標準、沒有根基、沒有歸宿時,並期望尋求生命的出路與安頓時,教會便可以打開瓦器,把寶貝彰顯出來。福音也許是歷史所看不起,社會所不注意,不信的人所以為必滅的,但卻成為人心靈中的榮光。任憑時代如何改變,教會根本的使命仍是堅守與保存,讓「寶貝」能夠彰顯上帝的榮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