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信仰 關懷社會


1956 期(2002 年 2 月 17 日)
◎ 教會之聲 ◎ 吳水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如果說傳福音是基督徒的使命,那麼行公義、好憐憫便是基督徒生活的準則。

  上主藉著耶穌基督重新建立與人的和好關係,使人類有終極的盼望以及可以過一個豐盛的生活,這個新的約建基於對難基督徒生活的一個核心要求,就是愛上帝和愛人如己。

  愛上帝與愛人是二而一,愛上帝是愛人的基礎和動力,而愛人是愛上帝的實質體現。基督徒之所以是基督徒,或者別人之所以能識別和感染到他是基督徒,是在於他在生活中能否行公義、好憐憫。因此,社會關懷並不是基督徒的使命,而是基督徒生活的本質;社會關懷不是基督徒做的一些事工,而是基督徒生命的流露。

  基督徒的生活就是一個行公義好憐憫的生活。在日常的社會中,行公義和好憐憫很多時候在實踐上似乎是有矛盾或不能同時並容的,很多時候,當我們在爭取公義的同時,也需要反省這樣爭取公義是否又會播下另一些仇恨的種子呢?在我們表達愛心關顧憐憫別人的時候,又是否會無視公義的原則呢?

  公義不是為了一個公義的制度、程度或做事方式。憐憫並不是使自己有好的感覺或祈求任何的回報。公義和憐憫的目標和對象都是人|是他人。因此行公義的動力是好憐憫,而好憐憫的驗證是行公義。這亦正是公義與憐憫弔詭之處。

  憐憫是打破隔閡和邁向復和,而公義則有促使個人或社會融和的功能,而這正正是福音的大能,當基督徒成為一個新造的人,正是這種行公義好憐憫的社會關懷;讓他們的生活帶有權柄。

  社會關懷就是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踏上追隨基督之路的生活,有首詩歌「生命路程歌」(普天頌讚三一七首)就是最佳的描述:

  生命路程分歧之處,種族階級爭鬧紛紛,我從私利戰鬥聲中,彷彿聽見人子之聲。

  困苦艱難常臨之處,黑暗墮落驚怖之中,我從貪欲昏迷路上,彷彿看見我主淚容。

  女子深愁,男人勞動,幼稚孤苦,無告兒童,瘦弱靈魂,長憂隱痛: 救主摯愛,從不放鬆。

  奉主之名,杯水濟人,雖然主恩仍舊簇新,無量群眾欲仍切望,能夠親眼看見聖明。

  主啊!懇求快快下山,醫治世間痛碎心懷;來住愁煩民眾中間,重新踏遍城市諸街。

  直到世人明瞭主愛,追蹤我主足跡前行;到時天來無邊榮耀,世界實現上帝之城。

  這就是基督徒的道路,這就是基督徒的生活。社會關懷不是基督徒的使命,是基督徒的生活;社會關懷不是教會事工,是教會的本質!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