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之日


1925 期(2001 年 7 月 15 日)
◎ 餘暉集 ◎ 安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提起對自己生辰的興趣,大家都以為小娃兒們最關心,其實也不盡然。每個人自己心裡有數,因為那是一年一度,人生有多少的年日可數,但提將起來,也得具備一些條件。是否年高德劭、事業有成、兒孫眾多,還得要有足夠的銀兩,這才可以折柬相邀,廣宴親朋,一連聲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祝賀,賓主盡歡。

  要不的話,還是心裡準備,有自知之明,這些年間,參加了記不清、數未了的喜筵、壽宴,席前、席間、席後,看透了人生百態,不只啞然失笑,甚至黯然無語,這倒學了點乖。

  似乎有點迂腐,從老一輩的長者教導中,認為婦女們分娩是非常痛苦的,所以自己呱呱墮地之日,母親正在受苦,有人謙稱自己的生日為「母難日」。建道前女院長羅聖愛女士,已及七、八十歲高壽,她的學生們倡議為她老人家祝嘏,她親自對我說:「父母在世,慶祝生辰,記養育之劬,上娛親心,固大佳事。父母謝世,則心恆悒悒,有云:人無父母,有生之日當會悲痛,安忍置酒漿,樂以為樂耶?」羅女士國學根柢深,這是她老人家口述的。

  我自己倒有另一個看法,每年到了自己的生辰,孤家寡人時,個人自酌,有了家室也是與家人隨便吃一頓,曾有幾回,大清早離家,漫無目的到澳門或新界,效法人家「避壽」及暮才返到家門。

  直到近十年,年登古稀,又十年,躋身高壽,已是七老八十之年,我雖伯道無兒,還喜中堂有女,兩番都打算為我設宴,我都堅卻,因已早明白擺酒那不切實際的剎那間的喧嚷,倒讓我七秩、八秩,集舊作而成書兩本,真大佳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