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接是為了甚麼


1922 期(2001 年 6 月 24 日)
◎ 心靈照相機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資訊社會瞬息萬變,一切都以快作標準,從電腦到手機的更新,到各種支援軟件的升級,都打著『更快、更方便』的口號,但是所有這一切卻反而令人更加分身不暇,人們忙著收發電郵,忙著接聽手機......這與發現者的初衷似乎背道而馳。」

《明報》6.6.2001

  香港一份報章以「快!快!快!但快樂嗎?」為標題做了一篇特稿,探討資訊科技革命帶來的種種心理問題,包括心智勞累、與壓力有關的疾病急劇上升、睡眠嚴重不足,以至兒童的「注意力缺乏過度活躍症」等等。特稿的結束質問我們:「在這個標榜著電子商貿的時代,我們真正需要的,其實是甚麼的『聯接』和『進入』呢?」

  九十年代以後,全世界都爭先恐後地湧進資訊時代的革命浪潮中,人人惟恐不及要擠上這條資訊超級公路。我們現在爭相上網,用手機,採用「寬頻」以處理更加大量的訊息,甚麼也要「數碼化」;簡言之,我們開始以光速組織生活,盡可能地將時間壓縮,加快各項活動。另一方面,在加強效率、資源增值、組織減肥的大前提下,我們的工作節奏亦朝向「光速」進發,閒暇已從我們的生活中溜走了,取而代之的是時間愈來愈不夠用。一九一○年,成人平均每天的睡眠時間是九至十小時,現在已縮短至七小時,每年因此少睡數百小時。

  快!快!快!但結果是愈來愈不快樂,這真是一大諷刺。教會也不甘落後和寂寞,正急起直追趕上時代。為了資源增值,主日崇拜的時間愈來愈短,一小時就換下一場;敬拜的節奏就愈來愈勁和快,還要加上PowerPoint,聲色藝俱全;團契生活互聯化、電郵化;靈修生活在網上舉行;神學教育也上網;當然少不了手機橫行,邊崇拜邊講手機,此起彼落。

  在「快」的大前提下,人們愈來愈少耐性,愈來愈不願聆聽、思考和反省,這是廿一世紀社會和教會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