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辦學新思維」之三
 多元化衝擊下的教會辦學


1918 期(2001 年 5 月 27 日)
◎ 神學縱橫 ◎ 吳梓明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傳教士及華人教會與香港政府在發展學校教育事業上建立了悠久的伙伴關係。這種辦學模式不單是證實可行,更也成為了香港一個十分獨特的辦學經驗。今日香港的學校教育也並不是屬於基督教團體的專利品,其他的宗教(佛、道、孔、回教等)、宗親會、同鄉會、總商會及慈善團體(如東華三院、保良局等)亦是可以有份參與香港教育事業的建設的,這委實是香港學校教育的一大特色。

  自從本地華人教會參與發展學校教育以來,香港社會是不斷走向「世俗化」和「多元化」之路。因此,教會學校也必須是回應著世俗化和多元化的社會而轉變。我們或許可以用「點只聖經咁簡單」和「點只基督教咁簡單」這兩句說話來描述過去二、三十年來學校宗教教育的轉變。

  「點只聖經咁簡單」~傳統的教會學校是以宣教及訓練傳道工人為主要的目的,學校的宗教教育便是以教導聖經知識為主。面對世俗化的社會,教會學校不能單純是教授聖經,聖經的教導也不能再以直接宣教為目的。以前有所謂「以聖經為中心的教學方法」(Bible-centred Approach),後來在教育界引起了不少的討論,認為學校宗教教育不應是純聖經的教導,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Pupil-centred Approach),配合學生的需要、幫助學生的成長;也應是「以生活為中心」(Life-centred Approach),旨在幫助學生面對生活的處境,解答學生生活上所遇到的問題等。部分基督教教育工作者或會反對這種新的教學觀點,認為是削弱了聖經的地位,宗教課會容易因而變成倫理課,不再是聖經課了。所以「點只聖經咁簡單」(Moving Beyond the mere teaching of the Bible)這句說話正是說明:現代的學校宗教教育並沒有否定聖經的地位,不過,它已不單是講授聖經,更須著重聖經與學生及現代人生活的關係。若從教育的觀點出發,學校宗教科仍是可以「幫助學生明白聖經」、「介紹學生認識基督教信仰」等為主要目的,但它也不能只停留在教導聖經知識的層面上,它必須是透過聖經的教導幫助學生思考生活與人生的問題,以適切學生所處的世俗化生活。

  「點只基督教咁簡單」也是說明同樣的道理。面對多元宗教及多元化社會的沖擊,教會學校也不能只局限於單一宗教傳統的教導。「點只基督教咁簡單」(Moving Beyond the mere teaching of Christianity)這句話是要指出,今日教會學校的宗教科是不能只停留在純基督教教義的教導上,它也須涉及其他宗教傳統中相關的教導。譬如是處理有關生活倫理的問題,學生也會經常遇到其他宗教或社會潮流文化的影響,宗教科老師當然是不能夠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看待其他非基督教的觀點吧。

  事實上,教會學校本身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它既然是開放給社會不同背景階層的人士,它的員生也絕不會是來自單一的宗教傳統。因此教會學校的宗教教育也必須是一種開放式的宗教教育,教會學校內的員生必須能夠開放地討論不同宗教傳統對生、死的問題;人生意義問題的探求,也可以是作專題性的探究;譬如是從不同的宗教傳統文化探討有關環保的問題等。正因為學校宗教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基督教傳統的教授,我們更應該教導學生採取較開放的態度、用廣闊的眼光去研究不同的宗教傳統。

  教會學校多年的經驗已証實了「宗教教育」與「世俗教育」兩者並不互相違背,且是可以相得益彰的,這也是香港教育史上一個十分寶貴而獨特的經驗。正因為基督教的信仰是活潑常新的信仰,這樣的信仰更能使教會辦學在不斷更新的過程中,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回應不同時代的需要,使學校宗教教育能更處境化、更現代化。九七年後香港的教會辦學又如何?香港回歸後,教會學校表面上沒有多大的轉變。按照基本法的規定,教會團體仍可如常辦學,仍可依照舊有的方式教授聖經、宗教科、並推展校內的宗教教育。但實際上,教會學校在香港特區的處境已是大不如前了。

  自九七以來,教會學校「天之驕子」的日子不再了,昔日的「名校」標籤反變成為了今日教育改革中被批判的對象。教會學校也是從「主流」的地位逐漸走向邊緣化的位置,不再是「受寵的一族」了。面對這樣的轉變,教會學校又應如何自處呢?教會學校能否繼續持守其活潑常新的信仰,並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新時代帶來的新處境、新挑戰呢?辦學團體的負責人又如何能為教會學校開拓新的思維、創造出新的文化來呢?且留待下次再討論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