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迴響~對神學院的一點進言


1917 期(2001 年 5 月 20 日)
◎ 文林 ◎ 梁達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筆者日前偶有機會閱讀中華神學院第八十二期院訊,對於該院張德基老師提到取得神學學位在世人眼光看來沒太大價值,以及中華神學院在地方、資源都有多限制,更欠缺明星級的神學教授等,閱後心裡忽然有個奇想,願借一角表達一下個人感受。

  神學學位承認的問題

  在香港,取得任何神學院頒發的學位,在社會上申請職位時,沒有太大幫助,原因是這些學位欠缺政府當局的評審,於是漸漸形成「個別發展」,神學院自行舉辦學位課程,自行頒授學位;而政府當局也懶得過問,維持現狀,兩不相干。可是問題就是神學院花了這麼多人力、物力、資源和時間,學生取得一個學位而其承認性則十分局限,更遑論其學術成就的認可,這現象似乎怎樣也有一些未臻完善的感覺。

  神學院的經濟財政狀況

  以現時香港各神學院收取的學費來說,已是十分便宜。反觀本港各大學,政府給予的資助高達百分之八十二(〈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頁106),因而各大學所收取的學費比神學院收取的相比之下則是十分昂貴了。

  可是翻開各神學院的會計報告,大部分都在虧蝕的財政狀況下運作,雖是天父會供應,可是對於關心神學院的院外人士來說,總有擔心的理由。若要解決或紓緩一下這個狀況,各神學院可否考慮採取聯袂合作模式,使人力及資源皆可物盡其用,規模較細的神學院可以依賴其他神學院的資源,繼續訓練主的僕人。

  香港的基督教神學院數目在比例上已不算少,但在資源及人力上就各有不同。有鑑於此若各神學院能合併成為一所香港基督教聯合大學(聯合大學),而各學院的名稱、行政、人事、師資和學生等皆可維持現有的特色;但在課程設計、圖書館資源、科技資訊等則可以互相使用以減低成本,這對於資源及師資方面的支出,也許會大大減少。

  根據〈香港教育改革建議〉,當局似乎是鼓勵私人機構參與或自行成立「私立大學」,倘若各神學院合併為一所私立大學,接受政府評審,對所頒授的學位一定獲得認可,對學生來說,未嘗不是好事。在這模式下,聯合大學亦可以與其他大學合作,在學術交流、課程交流、學生交流情況下,就讀其他大學的學生也可選讀聯合大學的課程,他們的學分除獲承認外,福音的種子或多或少也是多一種途徑撒出,成果怎樣,惟靠神的恩典。

  香港的神學教育在進入千禧紀元後,究竟在傳揚福音的重要大前提下,怎樣在社會上定位,配合社會需要,發揚基督的精神呢?既定的方針也需要定時檢討以應時宜。除訓練受感召奉獻全職的教牧人員外,訓練平信徒也是非常重要,特別以身處香港的基督徒,面對內地的一大片禾場,信徒裝備不足徒然浪費收割機會。誠如馬太福音第十章八節下耶穌的教訓,英譯本是「Freely you have recived, freely give.」我們的神學院究竟可以Free到甚麼程度?筆者以一個平信徒身分,敢問肩負香港神學教育的賢者,若我們要成立一所聯合大學,問題在哪裡呢?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