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或不默,不是問題


1917 期(2001 年 5 月 20 日)
◎ 心靈照相機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由教署課程發展處印製的《老師關懷了解多、小一生活愉快過》小冊子......提出一系列建議,協助小學按小一學生的能力、興趣和需要,設計適合的小一課程。其中一項是建議小學避免在小一上學期以默寫方式,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據悉,現時有部分小學已在小一取消默書,但由教署明確提出還是首次。」《明報》7.5.2001

  默或不默,其實不是問題。教署有關官員常好心做「不太好」(未敢說是「壞事」)的事,又是一例。

  許多簡短而優美的童謠、童詩,五歲六歲的小孩子其實可以背誦;如果用字較淺的,簡單一兩句甚至可以默寫出來。記得有一次向一群幼童會的小孩子背誦以下一首小詩:「我們去捉魚,河裡沒有魚,我們變了魚,捉來捉去」(《捉魚》台灣兒童詩,一位小四學生的作品),孩子們聽了都很開心,還一邊學魚游泳一邊誦念,十分有趣,完全沒有甚麼壓力。

  現在香港教育出現的問題,原因錯綜複雜,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師生比例太懸殊(一般小學仍是一比三十五或以上)、教學法欠缺創意和趣味、教材的選取不理想、課本太沈悶等等。我看到一些小學生要背默的課文或所謂「佳句」,從任何角度來看都不知道它「佳」在哪裡,既不押韻又乏味,甚至連基本語法和結構也差強人意,我想來想去也不明白為甚麼老師不找一些更好的句子(或詩歌)叫學生背默。

  背默從來不是問題,只要默得其所、默得有理由。現時的問題是為背默而背默,要學生背默太多「無厘頭」的劣等文字,這又是老師眼光和選材的問題。教署官員關在冷氣辦公室,「想當然」的一刀切的不准背默,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