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雲了不礙虛明之一


1861 期(2000 年 4 月 23 日)
◎ 溪水旁 ◎ 陳國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明初大儒兼心學家陳白沙在《題心泉贈黃叔仁》一詩中,以山井山泉喻心地的澄潔:

   夜半汲山井,山泉日日新。

   不將泉照面,白日多飛塵 

   飛塵亦何害,莫弄枯槔頻。

  詩中以泉比心,以塵比物慾,以枯槔比機巧。陳白沙寫此詩,目的是要指出,要入道必須潛心靜養,去掉心中不符合道的私見、慾望、機巧、狂馳等妄念。使心保持與道為一的虛明靜一狀態,有如清新的山井山泉。

  白沙入道的體驗,近乎主後四世紀沙漠教父伊域格屈斯(Evagrius of Pontus)禱告的經驗。伊域格屈斯明確表示,禱告是理性最高和最單純的活動。然而,這個活動不是要加深人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也不是要強化概念、定義,而是擺脫或放下妄念。言下之意,禱告乃是把理智中固有的知識或義理一掃而空,不但如此,還要將那些造成內心紛亂、失去和平、平衡、寧靜的妄念一起徹底地從內心去掉。這樣,心方可以「忘」掉外物,使自我復歸起初那彼此不分、物我無二的純樸、單一的狀態。此時,靈修或禱告者便在這虛明靜一的狀態下直接經驗上帝真實的臨在。

  誠然,靈修首個功課是放下,不是放下工作,遁跡荒野;也不是放下理想,隨波逐流,而是放下心中的妄念,使心復歸虛明靜一。然而,放下妄念,談何容易。一位牧師朋友曾坦白承認,他是不會讓自己閉上眼睛默想的,因為一旦靜下來,心中妄念便會油然而生,如脫韁之馬,無法駕御。筆者身同感受,因這也是筆者慣常的經驗。無疑,放下塵心妄念不容易,但靈修或禱告者卻又不能不學習這個放下的功課。

  既言禱告乃是放下妄念,使心復歸虛明靜一狀態,伊域格屈斯便忠告靈修者注意以下八大有礙心的虛明的妄念:貪饕、淫樂、貪婪、忿怒、苦悶、虛榮、懶惰和驕傲。

  貪饕是妄念之首,往聖先賢以此為首,原因是萬惡都是依此而生。人類首宗的罪,豈不是就和貪饕有關嗎?始祖受試探,吃了「禁果」犯罪而被逐出樂園(創三),教父說始祖因貪吃而失去了樂園,問題之嚴重,不言而喻。按福音書的記載,耶穌首個試探也是和吃有關的。(太四3-4)然而,耶穌卻不因肚子餓而聽從了魔鬼的吩咐。畢竟,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人飢渴,不是因為沒有食物。人的問題,歸根結柢是心的問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