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巧婦難為無米炊


1861 期(2000 年 4 月 23 日)
◎ 交流點 ◎ 李鴻標(信義會尊聖堂主任牧師)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教會普遍存在一個非常不健康的現象:百分之九十的聖工往往只由百分之十的會友勉力承擔;其餘百分之九十的會友,小部分也願意承擔起餘下的百分之十的事工,大部分則只作旁觀者。

  因此,教會一般都被沈默的大多數所充滿,雖或間中也會出現一些只會「指指點點」,不肯「親手作工」的批判者。亦正因為這個緣故,有時不是由於教牧與長執不願意「細心聆聽」,以了解會友的需要,以致在訂定事工計畫的時候,可以滿足到他們的真正需要;而是因為願意表達意見及積極參與的人實在寥寥可數。

  容許筆者以堂會牧者的身分去為教會百分之十的小數積極參與者作出申辯:教會辛辛苦苦舉辦一些活動,參加者只得「小貓三幾隻」;願意承擔事奉的往往要身兼數職,被拉著幹這幹那;教會事工未能對症下藥,沒有滿足會友的真正需要-如此種種現象雖然也可歸咎於沒有做足調查的工夫,以致沒法按會友的需要行事。不過歸根究柢,造或這個局面也可能是基於「巧婦難為無米炊」,因為大多數的會友樂於保持緘默、冷眼旁觀。面對沈默的大多數,教會當怎樣行,才能以商業機構的市場主導模式運作呢?

  當然,筆者並不是要跟禾月唱反調,因為筆者是十分同意在訂定教會事工計畫前要做足「細心聆聽」及「了解需要」的準備,務求擺脫供應主導的模式。筆者只是更想藉此機會呼籲那些教會旁觀者的大多數,希望他們可以多些主動表達意見,甚至投身事奉,以致禾月所提的種種不健康現象得以早日絕迹於教會。

  此外,筆者也願意勉勵教會按真正的實力行事:事工方面要「貴精不貴多」,凡事「量力而為,切忌人有我有,更要慎防「因循、運作」的模式;人力方面要好好「保養顧惜」那些積極參與的小群,免得他們落到耗盡(burn out)的地步!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