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專訪
醫醫不捨-蔡元雲


1847 期(2000 年 1 月 16 日)
◎ 文林 ◎ 夏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與青年同行廿六年的蔡醫認為,醫治青年人的良方是「要告訴他們,神很愛他們,而且是一種無條件的愛。我相信一個人能活得有意義,是因為他感受到被愛,而且他也能去愛別人。」

  醫生除了醫治身體的疾病外,還可以是心靈的治療師。突破機構的總幹事-蔡元雲醫生和青少年同行了廿六年,曾醫治了無數顆年輕、迷失的心。對於近年日趨嚴重的青少年問題,他說,其實最有效的藥方是告訴他?「神愛你。」

  六年前,一連串的學童自殺事件,提高了社會對少年問題的關注。政府更成立了一系列委員會商討辦法解決少年自殺、吸毒及性等問題。蔡元雲便是其中一位應邀參與的委員。要找出原因所在,才可以對症下藥。他隨即向政府建議,為全港五十多間中學的三千多名中一學生做抽樣調查,找出有可能發展成為這羣危機少年的共同特徵,然後再分析背後的成因。結果顯示,他們的特癥是普遍缺乏家人、朋友或師長的支持,自我形象偏低,同時亦有某一類的行為表現,如常常缺課、每天看電視超過四小時等。

  蔡醫表示「這些危機少年產生的原因很多。如成長自單親家庭,或長期缺乏家人照顧和關心;加上九年免費教育制度下,即使他們成績跟不上,也要求他們坐在課室裏,在學習的過程中令他們產生挫折感。另外,傳媒的耳濡目染,也會令他們建立了一些錯誤的價值觀。據調查顯示,有七成的少年人表示相信電視劇集中負面的事物。」(訪問的前一天,正好有一名女學生聲稱效學一齣電視劇的片段而墮樓身亡。)  

  在蔡醫生眼中,現今的少年人「見多識廣」、反應快,智能方面絕不遜色。「但這並不表示他們成長得很健康,相反,在與別人相處、個人價值觀等方面,他們都可能出現問題。」他說,這和香港的教育制度一直忽略了全人教育有關。「整個教育制度令學生只注重讀書考試。但是一個學生的讀書成績好,並不代表他的其他方面都一樣好,這樣的教育並不全面。教會辦的學校應正視這問題,積極發展全人教育。」

  說到教會教育對少年人的幫助,蔡醫提供了一項研究數字。「根據一個堂會性的普查,現今香港有百分之三的青少年返教會,起初我看到這個數字很失望,覺得太少了。但當我看見另一個數字時,卻感到希望重燃。就是在信徒中,原來佔了百分之十六是透過教會學校或學校團契而信主的,十分令人鼓舞。」

  「其實教會不應只困囿在四堵牆之內,應該透過學校、團契、福音營和社會服務等,讓更多青少年認識神的愛,引導他們走上正路。教會本是沒有牆的。」

  蔡醫生本身也身體力行地幫助一些「危機少年」。那是突破青年村正在辦的一項暫居計畫,讓一些和家庭發生問題的少年人暫時居住在志願「家長」的家中三個月至半年不等,待他們和家人的關係改善後,再重投父母懷抱。蔡醫生便是其中一位「家長」。「初期無論在言語溝通方法和生活方式上,大家都少不免有些不太習慣,但當彼此建立了信任後,我們的感情便與日俱增了。」

  自兩個親生兒子成家立室後,蔡醫生說起再為人「父」的體會來,仍是深情款款、意猶未盡;「我把他們都當成自己的兒子一樣地看待和教導。其實他們都十分聰明可愛,只是和家人的溝通產生了一些問題。所以我的角色便是扮演他們兩者之間的一道橋樑,幫助他們互相溝通、了解,從而改善大家的關係。」

  「父母的支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蔡醫生自言,從少到大都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疼愛,但他決定轉行的那一次卻是例外,他坦言那段日子十分難過。「我自外國讀完書回港後,當了三年醫生,但漸漸發覺對青少年的工作很有興趣,於是便決定加入突破。當時我的父母都十分反對,那一刻才驚覺原來他們的支持與否對我而言很重要。雖然我已是成人了,但在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下去做這個決定也非常難受。」

  「香港政府的一項調查顯示,有百分之三十的少年人曾經考慮過自殺,更有百分之八嘗試過自殺,這些數字足以反映香港年輕的一代是十分抑鬱。」面對這些痛苦的心靈,蔡醫生相信「神的愛」是最有效的藥方。「要告訴他們,神很愛他們,而且是一種無條件的愛。我相信一個人能活得有意義,是因為他感受到被愛,而且他也能去愛別人。」

  相信蔡元雲醫生走着的,也正是這樣一趟有意義的生命旅程。

  

蔡元雲醫生將於聯會舉辦之專題講座中,分享「透視新機再探-教會發展前路與信徒靈命更新」。講座日期為本月二十八日,晚上七時半至九時半,假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安素堂舉行,歡迎各界人士參加。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