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皆祭司—牧養隊工的挑戰


1847 期(2000 年 1 月 16 日)
◎ 教會之聲 ◎ 張慕皚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信徒皆祭司的真理,是十六世紀改教的重要口號。在此之前,教會的事奉主要放在一群「禮職人員」的身上。「信徒皆祭司」的真理是新約聖經教會觀的要點。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二和十三章中稱教會為基督的身體,這觀念注重教會的分歧和合一。每一個信徒在基督身體中都是肢體,都有作用,互相配搭,發揮身體的功能,因此教會中人人有恩賜,人人必須找到事奉的崗位,這就是信徒皆祭司的基本觀念。這種教會隊工精神的發揮,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二和十三章中有以下幾點重要的提示:

  

(一)隊工的基礎—信徒皆委身:

  保羅在十二章中首先指出,信徒都是服事主耶穌,不再服事偶像的人(林前十二2-3),換句話說,信徒都是獻身為主而活的人。只有當所有信徒都著眼在基督的主權之下過生活和事奉,這樣的教會才能真正發揮和諧的隊工生活。在教會元首基督的指揮下,各盡其職,配搭事奉,才能發揮能力。不奉獻為主而活的信徒,是憑自己的喜好事奉,沒有「身體」也沒有隊工精神可言。故此教會隊工的精神發揮,在乎有多少信徒真正過委身的生活,也在乎委身的深度。

  

(二)隊工的建立—發掘恩賜:

  保羅指出,所有信徒信主後都蒙神賜予一樣或超過一樣的恩賜,就是屬靈的才幹,在教會中與弟兄姊妹配搭事奉。很多教會的軟弱和失敗,在於信徒不明白恩賜的道理,故此只能按與生俱來的才幹事奉,因為恩賜得不到發掘,「身體」便不健全,事奉也沒有力量。若教會只有小撮的領袖按恩賜事奉,就等於只有眼、耳、口、鼻有作用,教會像是一個全身癱瘓的人;若有一半信徒按恩賜事奉,這教會也只不過像一個半身不遂的人,作為也不大。教會隊工的建立,在乎每個信徒都發掘出恩賜,並好好運用恩賜。

  

(三)隊工的發揮—過肢體的生活

  信徒不但需要知道自己的恩賜,同時還要運用恩賜投入事奉。很多信徒只是教會的會友,在教會名上有分,卻沒有投入教會,成為肢體。會友是教會組織的一部分,而肢體卻是教會生命的一部分,作為肢體,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是投入教會的團契生活,與其他肢體有生命的交流;第二是運用恩賜作出事奉。保羅以為很多信徒有恩賜而不運用,乃因自卑感作怪:「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林前十二15-16),當我們以為別人的恩賜比自己的更有用和更尊貴時,便容易抽離自己,只作觀眾席上的座上客。

  

(四)隊工的成功要素—彼此關顧,團結一致

  教會隊工的嚴重危機之一,乃是各人看自己比別人強。因此保羅說:「若全身是眼,從那裏聽聲呢?若全身是耳,從那裏聞味呢?」(林前十二17)這種自私的精神,容易導致高舉自己恩賜,低貶別人之所長。成功的教會肢體生活,在於肢體彼此照顧,保羅提醒:「......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缺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林前十二22-23)。目的是「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林前十二25)因此保羅在第十三章中指出,愛心比恩賜更重要,不是出於愛心的恩賜運作,都使一切建立的成為徒然和沒有益處的。

  信徒皆祭司的實踐,是教會興衰之關鍵。教會必需先在屬性上栽培信徒,幫助信徒委身,為主而活。這樣的信徒才能成為真正的新約祭司。今日的問題是太多信徒想當祭司,而不肯付代價,在真理的學習和生活的操練上下工夫,教會若不肯讓聖靈按恩賜把教會組織起來(十二11),教會便只能靠才幹事奉,結果教會只有少數人事奉。愛的連繫是全民皆兵的要素,沒有愛的互相關顧,教會便成一盤散沙,沒有事奉能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