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乃快樂之源


1888 期(2000 年 10 月 29 日)
◎ 心靈照相機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人際關係是港人快樂與否的關鍵因素,這對學生尤為重要。與父母關係不和的中、小學生中,分別有八成及十成均表示自己生活得不快樂。在成年人的世界......家庭關係亦是重要因素之一。有九成和配偶關係不和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開心。」(《明報》23.10.2000)

  問這一代的孩子對生活有甚麼感覺,常慨嘆「不開心」或是「悶」。在一個講座上我解釋甚麼是「開心」,就是把心打開;至於甚麼是「悶」,就是把心關在門內。真的,當人把心門打開,與外界有接觸,與其他人有溝通,他就不會覺得悶,這就是開心的意思了。

  城市大學商學院最近做了一個調查,訪問了一千二百多人,了解香港人是否活得開心,結果發現大部分被訪者都表示自己活得開心,這是好事。在感到開心的被訪者之中,學生的比例最高,所謂少年不知愁滋味,這是他們的特權,可喜可賀。至於成年人就不那麼幸運,感到開心的比例只佔四至五成,主要是因為經濟因素。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構成開心與否的因素當中,以家人關係最為重要。其中發現,與父母的關係是影響學童情緒的主因,在與父母關係不佳的受訪小學生中,全部都感到生活不快樂。

  近期教署高調提倡「家長教育」,我看是十分值得支持的。香港大部分的家長都是「雙職父母」,手停口停,日夜奔波,有時心情未免煩躁,也缺乏耐性和有效的方法,結果與兒女的關係弄得很僵。適當的教育能啟發家長的思考,開導他們的情緒,對家庭人際關係有很大裨益。

  偶爾翻閱《顏氏家訓》,其中一段講及家庭之中的人倫秩序:「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自茲以往,至於九族,皆本於三親焉,故於人倫為重者,不可不罵。兄弟者,分形連氣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後裾;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游則共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古代社會注重關係,看重人脈,現今社會則以個人為單位,即使是一家人也甚少往來,結果人的情感無所寄託,這是現代人生活得不開心的主要原因。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