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雁來鴻


1887 期(2000 年 10 月 22 日)
◎ 餘暉集 ◎ 安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並不是想在咬文嚼字,胡適先生他老人家曾寫過一篇教人寫文章的佳作,提到執筆行文時留意八大忌,其中一點,是叫人戒用、少用「典」。但有時一句話,一點意思,要用語體文來解釋,字句長長的,可是用典用詞,幾個字就全明白過來,偶一用之,無傷大雅。

  說到彼此間常常書信來往,用「魚雁常通」,彼此都懂,「來鴻去雁」大家也明白,儘管用文言或白話,照樣可以。

  先給小妮小一封信,半個月不到就有覆函,公孫倆都是破題兒第一遭,她收信時的感受沒法知道,我自己收到覆書時,真是無限喜悅,帶來絲絲甜意,老伴也樂孜孜的,大家從頭到尾的細讀一遍,連PS的附句(中文應改寫「再者」)也一字不漏。

  其實內容簡單得很,只報道近況,進了學校的生活、同房新伴怎樣、像婆婆似的舍監又怎樣,希奇的是,在香港時樂此不疲的歐式美式小食,炸魚、薯條、牛奶、果汁......有點怕怕,還說到:「很久沒有喝過茶了,很想泡茶呢」,這真的是在家千日好,也有人離鄉賤之感了,老伴又在嘀咕微喟,老實說,這不打緊,初到貴境,生活習慣完全改了樣,少年人很快會適應。

  也許是我的遺傳,小妮子竟然會叫外賣做宵夜,她說附近有家中國餐館,四個英鎊一盒有、有飯、有湯,又會精打細算(在港時是不會的),大大一盒喫不了,央人合夥。

  試想想,在電話對話中會哈哈一笑,也就完了,如今一紙在手,可一讀、再看,實情實景如在眼前,我還要說,這樣課兒教孫,沒錯。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