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探討AI發展
 慎思明辨背後影響


3079 期(2023 年 8 月 27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隨着ChatGPT掀起AI(人工智能)熱潮,看似不可能的科技,原來已不知不覺滲透在生活各個層面,更有專家認為AI可威脅人類生存。中國神學研究院已於8月18日,於該院禮堂舉辦「AI新世界?——哲學 | 神學 | 倫理對話」公開講座,分別從神學、哲學及倫理角度,探討發展AI 帶來的影響。

  

  中國神學研究院金新宇教席副教授(神學科)黃國維院長指,科技是運用方法、工具去改變和控制物質世界,聖經中亦有類似記載。創世記記載,上帝要人治理大地和管理各樣生物、讓亞當耕耘看管伊甸園等,均必須使用工具才能完成上帝給人的使命。「人類比許多生物都軟弱,所以上帝吩咐人管理萬物,是假設人必須運用科技,管理比我們強大的事物。」

  然而,亞當和夏娃犯罪後,編織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做裙子,以科技隱藏罪惡;人建造巴別塔,也是以科技使自己成為主宰,人的罪惡便透過科技顯露出來。「科技一方面是上帝的恩賜,令我們按其吩咐管理世界萬物,另一方面科技又被罪影響,帶來破壞。」因此他強調,人不能拋棄科技,也不能完全擁抱科技,不論發展及應用上都要懂得分辨。

上帝賜予人類科技 妥善運用操練敬虔

  他續言,人類發展科技的初衷,是因為物質世界存在許多限制,希望透過科技解決問題,以致能享受自主自由的物質生活。因此他認為,信徒思考科技問題時,應反思AI 背後發展和應用的故事。他從神學角度,闡釋聖經與AI故事的分別──創造觀方面, AI 反映人類將物質世界視為「原材料」,任意加工運用;但聖經卻記載上帝創造萬物覺得「甚好」,交託人管理世界。人觀方面,AI 發展反映人成為掌握物質世界和其他人的主宰;但聖經卻指人只是大地管家,人與人之間建立愛比操控他人更重要。墮落觀和救贖觀方面,AI 反映了物質世界帶給人類的限制,所以人要克服物質限制,讓自己成為主宰;聖經則指人悖逆上帝,關係破裂,只有基督才能作出拯救。最後是終末觀,人類希望透過科技創造出「新世界」,惟聖經的終末則是上帝再來,人的罪被潔淨,彼此復和合一。

  黃院長明言,人是受造之物,永不可能成為世界的主宰,當人嘗試成為主宰時,必會反被所倚靠的工具奴役。惟他強調,科技也是上帝給予人的恩賜,故信徒不應視它為敵,但應注意不要被AI主導生命,只需盡力將AI 發展引導至上帝的故事中便可。他建議信徒運用AI 時,重點可嘗試透過科技提升個人思想及提問能力,而非單純以AI 尋找答案;此外,信徒亦要明白,AI 不能取代人類自由相愛的關係,以及人類的罪不在於物質限制,而是關係破裂,因此操練敬虔和美德比發展技能更重要。

  

科技人類共生關係 發揮人類獨有特質

  西門菲莎大學博士生、麻省理工電腦系碩士盧敦行先生指AI 帶來人類很多方面的好處,但同時對社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危機。他指,當AI 能夠取代很多工種,例如駕車司機、會計師、放射科醫生時,會引致失業全球化,即使有人提出未來派發全民基本收入,人類仍會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而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數碼極權管治,就如社交平台通過對用戶的理解而推薦內容,令人的意志愈來愈薄弱,「表面完美但被監察和操控,每一個行為和決定都是網上發生,擁有的自由都是虛假的。」

  他續言,當愈來愈多的決策由AI 決定,AI 比人類更能處理複雜的問題時,就是AI 突飛猛進,超越人類的時刻,亦即「奇點」(The Singularity)。他坦言,雖然很多學者都認為奇點不會短期內發生,甚至是億萬年後的事,但ChatGPT的出現再度引起相關憂慮。惟盧先生提醒,ChatGPT已能繞過Captcha人機驗證測試,故仍會帶來人類滅絕的危機,就像核子武器,隨時可以摧毀世界。他最後作出哲學反思指出,必須思考科技是人的工具、操控人的系統,還是生活的環境。他認為科技與人類應是朋友,是共生的關係,同時人類要發揮出創意、同理心、靈活性的獨有特質。

化被動為主動建設 讓AI成有品格的工具

  數碼科技公司創辦人、杜倫大學文學碩士〔數碼神學〕楊家強先生指,大眾對AI 最擔心的是生計問題,他指出十個較難被AI 取代的職業包括外科醫生、治療師、社會工作者、音樂家、藝術家等,總結說:「人的身心靈需要作支援。」他指,每次有新科技出現時,人類都總會出現過度亢奮,同時過度憂慮,陷入科技決定論,認為科技可以解決問題,或是被科技所取代。

  他指歐盟化被動為主動,提出建設AI 成為道德產物的指引,內容包括人類的自主性和監督;技術的健全性和安全性;隱私和數據治理;透明性;多樣性、非歧視性和公平性;社會和環境的幸福;負責任。他解釋,負責任的AI 需要擁有補救機制,有德性的人自然會為自己的決定去補救。他舉例,有人力資源AI根據員工的數碼足跡判斷其生產力,結果引致很多不公平,AI參與人類決定未必不好,但不可以成為逃避責任的藉口。他又舉例,有AI Chatbot免費成為小朋友的個人導師,引導世界各地小朋友思考答案,學習知識。他認為今日信仰羣體應該思考,如何令使用者化被動為主動,勇於負責、改正,為他者、為弱勢而活,讓AI 成為有品格的輔助工具,將AI 置放在上帝生活的適當位置。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宣教藝術】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讀者投稿】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