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堂會宗教教育,從充實圖書典藏開始


3070 期(2023 年 6 月 25 日)
◎ 教會之聲 ◎ 陳培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月前,因「尊子漫畫」風波遭到多方猛烈批評,公立圖書館和各級學校圖書館出現所謂「禁書」清單,館藏書籍下架成了風尚。影響所及,教會裏也開始有人在審視教內書籍出版和圖書典藏會否有機會犯禁。在嶄新完善了的管治理念下,此地文字和圖畫的出版「紅線」備受關注。其實,這些年來類似的「自我審查」早已存在,該是不爭的事實。筆者倒認為這是個絕佳時機,讓香港教會重新審視堂會內圖書部門的藏書功能和舉薦採購好書的機制。

  傳統的教會圖書部門多由教牧發起,他們因應講台和研經教導需要,採買了好些有用的參考和工具書籍,最後轉交專人來管理,方便典藏和借閱。然而,這些藏書因為側重了學術和研經功能,對於一般會眾並不吸引和適合。新書採購時又多優先考慮功能部門如主日學、各級團契需要;加上會眾遷居時總愛把家中藏書捐贈給堂會,久而久之堂會藏書多顯得雜亂無章。上世紀最後二十年香港教會大量植堂,搬遷頻仍和細小的使用空間都讓堂會容易決定棄養圖書部門。近年香港雖然出現了好些大型和超大型堂會,但仍然擁有圖書部門的堂會已變成少數,其中管理完善和採買書籍緊貼着會眾需要的,絕對是如鳳毛麟角!

  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前,香港還有很多堂會標榜着他們有全面上佳的宗教教育配套,包括講台、全人主日學、分齡牧養各級團契、學校宗教教育、家庭宗教教育,以及圖書館。如今,隨着城市急速發展,堂會講台已限時二十分鐘,主日學多只能維持到初中級,各級團契多變成小組和興趣班,宗教教育被迫碎片化,圖書館典藏反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正好可全方位地補救宗教教育嚴重不足。

  筆者建議堂會該把圖書部門大翻新,把原有珍藏的參考書和工具書放置保存妥當,把古老和過時書籍送出(絕版珍本除外),騰出最顯眼和最寶貴空間,作好預算有計畫地迎來各式新書和系列書籍。此外,圖書部可爭取在崇拜會務報告時作主題圖書介紹、成立讀書會、邀請會友撰寫讀書心得、在堂會通道當眼處擺書攤或開「路演」,鼓勵和方便會眾借閱。

  設若堂會有經費在兩、三年內增購圖書一千冊,怎樣可以藉新增圖書典藏來強化堂會宗教教育?又是教牧和有心信眾該動腦筋和行動的時候了!未有圖書部的堂會若要起步,為時尚未算晚!

  陳培德(德慧文化執行長)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宣教藝術】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牧心世情】

【生命教育】

【窮遊世界學無窮】

【退休札記】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