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丹麥期間,我趁機到位於比隆(Billund)的樂高樂園(Lego)一趟,感受童真。其實,我的成長只玩積木,沒有玩樂高,因為前者是中國製造,價錢便宜。
樂高(Lego)一詞源自丹麥語「 leg godt」,意即好玩。一九三二年開始的樂高是由木頭製造,要到一九四七年,材料才轉為塑膠。再到一九四九年,樂高的塑膠積本開始引入積本之間的扣緊設計。塑膠積木起初並不受歡迎,因為一般人認為積木應該是木。樂高的座右銘是「只有最好才是足夠的好」,質素和設計一直是樂高堅持。
第一個樂高樂園設於丹麥比隆。我第一次到訪是一九八六年,第二次是一九九八年(同行者有內子和兩個女兒)。第一個在丹麥以外的樂高樂園設於英國溫莎(Windsor)。第一次到訪是二零零二年(同行者只有兩個女兒,內子當時已離世)。二零一四年,兩個女兒自己去。想不到我為他們留下的回憶竟成為他們自己也要建立的回憶。現時樂高樂園在世界各地已紛紛建立。按計畫,二零二三年,深圳和上海也有樂高樂園。說回來,樂高樂園不只為兒童,我也被由樂高砌成的大模型吸引了。模型有比兩個人還要高的恐龍、有模仿歐洲小鎮、有栩栩如生的動物等。
樂高不只是玩具般簡單,一本討論樂高的學術著作於二零一七年出版,LEGO and Philosophy: Constructing Reality Brick by Brick (樂高與哲學:由磚頭建構現實)。這書討論與樂高相關課題,例如,創意、倫理與規則、身分、消費與文化、形而上與數學等。其中,樂高刻意推廣性別公平、種族平等和非暴力等價值。例如,有女性當工程師(打破性別定型)、早期樂高的人像皮膚是黃色(打破種族定型)、沒有武器模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天角一坊】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