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黎明關懷牧養臨終者
 寧養聆聽安然踏上最後一程


2752 期(2017 年 5 月 21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教育部已於四月二十四日,假聯會教牧中心舉辦「教牧及長執培訓講座二零一七」,主題為「金色的黎明:寧養及善終者關懷與牧養」,透過講座讓出席者了解香港善終服務,以及牧養善終者及其家屬的正確態度。

  香港浸信會醫院行政總監余惠賢醫生指,臨終者踏上生命最後一程時,往往會出現「否定」、「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等心理變化,這些感覺將反複出現,而且在身心社靈各方面都造成極大影響。

  照顧身心社靈需要

  醫學上有多種照顧病人身心社靈的方法,最普遍可說是寧養和紓緩治療。他指,兩種方法十分相似,均以照顧晚期病者,讓其情緒和心靈獲得紓解為目的,然而做法上卻有明顯分別。在外國,寧養服務一般安排在家中進行,因病人希望能在親人陪伴下離開,然而香港因法例規定,如病人在家中離世須報警及進行繁複手續,所以多在半私家機構進行寧養服務。此外,申請寧養服務者須餘下不多於半年壽命,醫護人員亦不會安排太多進取的治療,只希望病者能善用餘下日子,有尊嚴地度過生命最後一程。

  至於紓緩治療方面,目的在於改善未期癌症病者的生活質素,減輕肉身痛苦及情緒困擾,當中可能會用藥物或其他療法幫助病者,故需在醫院或機構內進行。病人由確診末期癌症起,即可依據病人及家屬的意願,提供相關治療,並無時間限制。

  重視聆聽尊重病人

  中華基督教會元朗堂堂主任羅杰才牧師認為,臨終者家屬對牧者有期望,如牧者能在場陪伴可令家屬安心。他分享經驗指,面對至親離世,家屬的心情或許會十分反複,既為上帝釋去親人勞苦而高興,同時又不捨至親離開。所以牧者要思考在此情況下,如何與家屬同行,以適當的說話安慰活人。

  羅牧師曾任香港醫院院牧事工聯會總幹事,他強調院牧事工定位是心靈關顧,而非福音事工。「不過心靈關顧包括靈性與信仰,如病人認為基督教對他有幫助,那麼傳福音對病人就有好處。」惟他補充,每逢病人垂危,家屬多會叫牧師前來帶領病人信主,但他承認此舉十分困難,因病人平日或許沒有接觸基督教信仰,但牧者也不可拒絕到訪以免令家屬失望。

  經歷多年的牧養臨終者經驗,他認為最重要是聆聽病人訴苦,然而多數人卻只習慣說話,其實病人只想有人明白其心情,「事實上很多病人覺得牧者願意聆聽,因此雙方建立了關係,從而慢慢信主。」此外,他強調牧者傳福音時必須尊重病人,不但尊重其選擇的生命方式,即使他最終選擇不信基督教,牧者也要予以尊重。最後,牧者要教導家屬與親人道別,因親友離世時必定場面混亂,牧者角色相對較為抽離,可冷靜地教導他們把握機會,嘗試感謝臨終者的付出,讓他安心離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性」在啟思】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