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不喜歡看說明書,就是那些將一個應用功能分十個步驟來解釋的手冊。
買來一部新的電腦或照相機,我們鮮有按指示將說明書由頭到尾讀一遍才用。總是到了需要用到某個陌生的特殊功能,才求援於說明書的解釋。
更多時候,我們寧可找個有經驗的人,三言兩語告訴我們個大概,然後自己再去揣摩具體的運作。我們沒有耐性去將支離破碎的片段、定格,還原為一個連貫的動作。特別是那些太極或甚麼的圖解說明,你永遠猜不透兩幅圖片之間的過渡動作,而那卻往往是成敗對錯的關鍵所在。
這樣,在教會成立的初期,甚至在教會成立以先,耶穌的門徒透過與他們跟從的主一起生活,親歷主對舊約信仰的重新詮釋和實踐,信心得到建立和激勵,成為一個新的羣體。他們並沒有一部新的信仰手冊;甚至舊約聖經,也不可能每人手拿一本,作為隨時的參考。他們只能透過會堂裏的宣讀、耶穌的教訓和實踐,逐漸建立起自己信仰的系統。
耶穌升天和聖靈降臨之後,教會經歷迅速的成長和猛烈的政治迫害。在這個階段,信徒們在聖靈中彼此團結,一起生活、凡物公用,成為一個充滿自由、盼望、愛心和憐憫的羣體。跟從者信而受洗,也不用特別上慕道班,而是透過在羣體中生活,學習成為主的門徒。
因着福音的廣傳,更因着後期基督宗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合法宗教,相信的人就愈發增多。由於不同的信徒羣體,往往按着本身特殊的處境而對信仰有不同的詮釋和實踐,教會領袖就開始為那些初信的信徒制訂信仰實踐的指導原則。事實上保羅和其他使徒的書信,就處理不少這方面的問題,後來更成為新約聖經的正典書卷。
於是,不同羣體對信仰的詮釋和實踐,以及教會領袖隨後作出的判斷,使有關基督宗教的教義愈來愈變得仔細和繁瑣。隨着君士坦丁大帝對基督宗教的拉攏,教會在本質上也就變得更制度化和規範化。教會對信仰的說明,也就逐漸取代了信徒對信仰的體驗,逐步變得離身和理論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
【閱讀轉化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