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有另類眼光


2614 期(2014 年 9 月 28 日)
◎ 城市心靈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報載香港有一位父親,是大學教授,原本想送兒子入讀名校,因為遞交報名表時遭到不禮貌對待,頓悟所謂「名校」高高在上,自以為是,立刻帶兒子報讀專收基層家庭學生的鮮魚行學校,令這所學校的校長喜出望外,校長梁先生說「從未有如此高質素」的家庭申請入讀該校。

  若要孩子健康及全面成長,香港的父母其實需要有另一種眼光。

  這一代的香港青少年出現那麼多問題,源自他們的父母都多人云亦云的一般見識,而且一面倒的追逐「名校」。

  再者,許多為人父母者,都三、四十歲人了,仍活得很膚淺和幼稚,待人接物很不成熟,欠缺修養和能耐去面對生活上的種種問題。

  最簡單的莫如生活紀律鬆懈、晚睡晚起、四體不動、食無定時、沈迷打機。若不是工作狂,就是上網狂,無「機」不歡,終日捧着個平板電腦或是智能手機按呀按的,甚至吃飯、如廁、過馬路也是手不離機。父母很少和兒女溝通,三句唔埋就扯火,話不投機半句多,結果大家有如陌路人。

  許多父母對兒女只是要求多多,常挑剔兒女這樣那樣,但又沒有好的榜樣成為兒女的模範,而且因為說話欠修養,更難打動兒女的心,只會不住惹兒女的氣,徒令他們反感和生厭。

  尤金·畢德生(Engene H. Peterson)說,很多父母只是期望兒女成長,他們會不耐地說:「拜託,你能不能快點長大?」但父母甚少這樣要求自己,其實父母也需要長大,就是學習適應不同的人生階段。可惜不少父母自己不打算再成長,卻要主導他們的孩子成長。所以尤金·畢德生的看法是,青少年父母的最佳表現,不在於他們做對或說對了甚麼,而是他們用信心一頭栽進成長的過程裏。

  作為父母者,於德智體羣美五方面,都要提醒和鞭策自己,不斷的成長。惟有當父母自己在成長,他們的兒女在旁觀察學習,這樣的家庭才充滿喜樂和力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跟耶穌】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