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四大發明的貢獻


2454 期(2011 年 9 月 4 日)
◎ 朝鷹珍藏 ◎ 朝鷹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中國有四大發明,包括造紙、指南針、火藥、以及活字印刷術。這個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所提出,時至今日已普遍為世界所公認,而確實地這四大發明對古文明的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帶來貢獻,並同時為世界的文化、出版、教育、甚至軍事、科學的發展奠定影響深遠的基礎。中國早於隋朝已有雕版印刷,到宋仁宗時,畢昇已發展到較為完善的活字印刷。其後蒙古人又把活字印刷傳到歐洲。

  初期,畢昇只是北宋(公元1004年至1048年間)一位刻字工人,用黏性的膠泥做成方體柱狀,在其刻出反寫的單字,再在土?用火燒硬,成為活字粒。按文章內容排列,塗上薄墨印在紙上。印刷完成後取出活字粒,留待下次使用。這種印刷方式稱為「活版印刷」。

  到元代機械學家王楨發明了木活字,用了一個漢字特色的轉盤排字方法,加上以金屬活字作為進一步的發展。唐代時已把有關之技術傳到日本,其後又傳到朝鮮、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及東歐。最後德國人學會用合金鑄字發揚光大。

  據說中國印刷術是通過兩個途徑進入德國的,一是經俄羅斯,另一是經阿拉伯商人攜帶中國書籍進到德國,被古騰堡發現,加以研究改良,於一四四零年左右,發明了鉛字的活字印刷,其實這些鉛字粒的含量是由鉛、錫和銻所合成,對人體是有害的,日後漸被停用。但無論如何引發於一四五四年至一四五五年在德國採用活字印刷術完成舉世有名的古騰堡聖經(Gutenberg Bible)是一本以拉丁文翻譯的印本,是最有代表性的古版典籍,更是幫助普及讀經,以至影響西方圖書開始大量印刷發行的新里程。

  本期筆者所介紹的一件珍藏,是一台小型的活字印刷機模型,這台高十七厘米的木質製成品,下面有精美的木座盛著,這木座上刻有班傑明·富蘭克林印刷公司(The Benjamin Franklin Printing Press)的名號,以紀念偉大的印刷出版人。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