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教會辦學的機遇


2307 期(2008 年 11 月 9 日)
◎ 教會之聲 ◎ 陳德昌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基督教會在本港的學校教育歷史上一向扮演重要而積極的角色。隨著本港教育政策的轉變,教會的辦學亦一直轉型配合,成為本港政府推動教育事業的伙伴。從配合各國差會向中國宣教及培訓本地牧師及教師為目的的「差會學校」(Mission School):馬禮遜書院(1842)、英華書院(1843)、聖保羅書院(1849)等,而至六零年代因應人口大量增加而出現由本地華人教會直接舉辦的「教會學校」,迄至回歸初期,基督教會仍是政府在教育事業的「好伙伴」。據統計,回歸初期有超過49%中學及39%的小學是由基督教會所舉辦的。該等學校亦普遍受到本港市民的歡迎,當中有不少是學生家長心目中的必讀「名校」。

  回歸後,政府的教育政策有明顯的轉變,無論是資助撥款原則,學校管理策略和措施、高、中、小、幼等學制師資、課程設計等皆在短短的十年間相繼引入,帶來了教育生態的急遽變化;這些改變也引起了辦學團體,(包括天主教及基督新教)與教育當局的伙伴關係由傳統的「緊密」變為「緊張」。

  筆者暫且放開教會辦學的政治上的考量,對今天的教會有以下幾點進言,希能收到引玉之效。

  1.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教會觸覺】

【特稿】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