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也談正音〉一文


2303 期(2008 年 10 月 12 日)
◎ 教會語文漫談 ◎ 姚志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本專欄自今年三月初見報後,轉眼已有七個月。感謝神賜我力量,不知不覺已寫了三十篇。最近得到一些讀者對本專欄的回應:一位傳道人對我說,她常看這專欄並接受其中的新觀點;一位身居海外的朋友,把本專欄的文字剪存下來;李德倫先生則撰寫〈也談正音〉一文,刊於九月二十一日的《基督教週報》。他們的回應,給我莫大的鼓勵。畢竟,關注教會語文問題的大有人在。

  在此向李先生致謝,〈也談正音〉一文給我啟發,讓我醒悟到自己一直沒有按「智慧」的正音讀作「智位」,卻讀作「智畏」。然而,文中有兩點須回應。

  其一,李先生說:「語言是大眾的,從來不是以一、二位『權威人士』的標準為依歸」,言外之意,他似乎指我過分依從「粵音權威何文匯博士」的見解。我須澄清,在〈一些字音的商榷〉一文中,我的確引述何博士對「綜」字讀音的見解,但我並沒有百分百依從他堅持把「綜」字讀作「眾」;經查考多本詞典後,我傾向依從「綜」字的正音讀作「眾」,卻接納它的俗音「宗」(按:這裡的「俗音」,意指通俗的讀音,不依從學術上的正音)。我始終認為,語文權威人士的見解值得參考;李先生豈不也引述香港理工大學張群顯博士的見解作論據嗎?

  其二,〈也談正音〉一文末段談論「時間」、「復活」、「智慧」等詞的正音與俗音後,有這樣的結語:「這些完全毋須商榷,各行其是不就更好嗎?」我恐怕有些讀者斷章取義,以「各行其是」作為處理字音的原則,後果堪虞!讓我用一則見聞跟大家談談。有個具博士學位的教會執事,在一個公開聚會中報告:「我哋教會(喺中秋節翌日舉辦旅行,歡迎大家參加」,他把「翌日」的「翌」讀作「立」。我猜李先生不會同意這個讀法吧,「翌」字明明該讀作「亦」,怎可以容許各人按照自己認為對的去讀?有別於俗音,這是錯音的問題。

  簡言之,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最好依從正音;在不妨礙彼此溝通的情況下,可接納俗音;至於錯音,必須糾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與大師對話】

【過渡人生】

【游離小說】

【書中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