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古斯丁看基督徒的禱告(三)


2043 期(2003 年 10 月 19 日)
◎ 神學縱橫 ◎ 鄧淑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禱告~對神的誠實

  James Houston形容《懺悔錄》是一位神學家在神面前赤露敞開的自白。

  《懺悔錄》顧名思義是奧古斯丁坦誠懺悔的自傳,他誠實地記載自己的成長及信仰旅程,奧氏毫無保留地披露他個人軟弱、罪惡及在神面前的懺悔。首九卷都是記載他對過往所犯的罪的懊悔,卷十至十三是因在神面前懺悔而對神發出的讚美;他毫無隱瞞地透露在兒童時的惡念(《懺悔錄》卷一,第十九章);約十六歲時,他遠離信仰,那時他喜愛醜陋的罪行、偷竊、驕傲、享受情慾之樂(卷二及卷三),後來跟隨異端,繼續放蕩的生活等等(卷六,第11~14章),直至悔改歸主。

  聖經裡也是教導我們需要在禱告中誠實,耶穌教導門徒禱告要真誠,因未祈求以先,天父早已知道(太六5),在我們禱告之先;我們的軟弱,我們的疲乏,我們的掙扎,祂早已知道,因此我們可以存坦然無懼的心,來到施恩的寶座,尋求祂的饒恕與幫助(希四14~16)。在充滿試探與壓力的世代中,神既是無所不知,所以我們能夠有勇氣在神面前面對自己及改進自己;我們可以效法奧氏,在神面前誠實處理自己,以致在人與神面前坦然而活。

  禱告~對罪的厭惡

  奧氏對罪的觀念,並非純粹是神學研究,而是奧氏的生命見證;他深深體會人性是傾向罪,他表達在母腹中已有罪(卷一,第7章);同時不能自制不犯罪,

  他形容罪為「討厭的勞役」(卷八,第五章);奧氏經歷兩種意志的掙扎,並且努力脫離罪的纏繞;他說:「輾轉不安的我,自覺罪惡深重,翻來覆去,在縲絏中掙扎,直至全部解除為止........主,你在我靈魂深處催促我,你嚴正的仁慈,用驚恐慚愧的鞭子,阻止我再度墮落」(卷八,第十一章);惟獨神的救贖才可以使人與罪斷絕,罪人因信被稱為義完全是神恩典的作為,救贖完全是神的禮物。Alister McGrath在Historical Theology一書中點出神的恩典是內在與主動的,是神對人的幫助,並非如伯拉糾所說恩典祗是道德指引,恩典是外加及被動的;因此整個人生由開端到人生的盡頭,也是完全倚靠神的拯救。

  奧氏的經歷就如大衛在詩篇五十一篇的心聲,大衛以患大痳瘋來形容罪的討厭(詩五十一7),奧氏的《懺悔錄》見證,當人發現罪的可怕,不願意享受罪中之樂,接納我們無力靠己勝過罪,像保羅的掙扎(羅七18~25);惟獨倚靠耶穌基督的救恩、接納與幫助,才可以脫離罪的枷鎖。

   禱告~成長的操練

  David F. Wright在New Dictionary of Theology認為人接受神的恩典,人的意志才能預備好轉向神,奧氏相信自由意志的存在,但是因罪而扭曲,當人接受救恩時,才可恢復自由意志的功能,這種所謂真正的自由乃是能棄惡從善的能力,惟有從耶穌基督的救贖中才可以恢復;這也是奧氏的禱告所表達,奧氏的觀念有別於《懺悔錄》中所提到的兩大異端摩尼教(Manichaeism)高舉神的完全主權及伯拉糾派(Pelagius)高舉人類自由意志是完全自由。

  禱告是其中的一條途徑,學習使用我們的自由意志選擇神的心意,就如主禱文,主耶穌勸勉門徒首先尊重神的名,愛慕神的國及行神的旨意(路十一1~4),以這樣的價值觀及對生命的態度,再為日常生活所面對的祈求。基督徒在成長過程中,透過禱告與神溝通,生命被主改變,自然提升我們對神的順服,就能發出好像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廿二42)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環保.資訊】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