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命的信息


3067 期(2023 年 6 月 4 日)
◎ 釋經講道 ◎ 周兆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聖靈降臨後第一主日

  (創一1-2;4a;詩八1-9;林後十三11-13;太二十八16-20)

  教會稱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六至二十節為大使命的經文。這是信徒熟悉的經文。最近我重讀這段經文,找到一些新的領受,願與大家分享其中幾點:

  1. 十一個門徒

  《馬太福音》提到耶穌門徒時都是十二位的,直到二十八章十六節只提是十一個,因為少了猶大。經文記載猶大後悔出賣了耶穌,便弔頸自盡 (太二十七3-10)。明明是十二個,便變成了十一個。《馬太福音》成書時,耶穌受害的故事在教會流傳已久,熟悉聖經的更知道後來使徒選了馬提亞代替猶大,因此猶大的位置被他人佔了。

  記得兒時上學,開學第一天的座位,第二天被他人佔坐了,心中很不舒服。學校課室的座位被人坐了是小事,但使徒的身分沒有了是大事;為主作鹽作光的位置被人取代了是大事;冠冕被取去了是大事;失掉了天國的位份更是大事。

  猶大被他人佔了位置,他失了使徒的位分,只為他單單貪圖三十塊錢嗎?我們不知道,但他一定是有目的而行事的。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失去了主及失去了使徒信徒的身分,可憐嗎?正如耶穌說:「得了全世界,賠上了自己的生命」,可怕嗎?

  2. 仍有疑惑

  第二個令人注意的是門徒見了復活的主,既已俯伏在祂腳前拜祂,但心中仍有疑惑。表面看來,他們十分敬虔,但內心卻是有如怒海中的小船,仍然沒有找到靠岸得拯救一樣。

  他們是何等努力,由耶路撒冷萬水千山走回加利利;他們又是何等的信心,去赴一個死了的人的約會。過去一個星期在耶路撒冷,他們有的是何等天翻地覆的經歷,真是有如走過死蔭的幽谷,他們一直祈求得到光明,現在光明正在眼前,他們卻又疑惑。你說他們可悲、他們無知、軟弱,但對於這個情況我們也不用覺得太過詫異,因為他們的表現在歷世歷代是不斷重複着的。舉例來說,以色列民出埃及,走過紅海,嘗過嗎哪,飲過磐石的水,經歷過神的豐盛,但不也是對神常常埋怨,甚至說要返回埃及嗎?

  各位,帶你回教會的兄姊也許今天也不在教會了!跪在神前仍然疑惑的人,今天仍有許多,就是現在教會裏參加崇拜的人,也許有這樣的情況:明明參加崇拜,卻缺乏信心;人坐在教會,心在世界;一方面禱告,一方面走自己的路;一方面求赦免,一方面又繼續犯罪,這是何等的矛盾!

  3. 既是終章,又是起點

  《馬太福音》共有二十八章,到了二十八章,書講完了,但故事仍未有完。福音的故事,未到世界的末了還沒有完。耶穌叫門徒將祂的吩咐教訓他們遵守,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19-20)「他們」是誰?「他們」是門徒的門徒,「他們」聽過門徒的教導後,又去教導自己的「他們」。《馬太福音》寫完了耶穌在地上傳福音的故事,但傳福音的工作還沒有完結,耶穌的離開是《馬太福音》的結束,又是一個新開始的起點。誰會繼續寫這個故事?這個責任來到今天,是交給我們今天的信徒了。未到世界的末了,這個故事還要寫下去,福音還是要傳下去。二千年來薪火不絕,代代相傳,今天信徒便是接捧人,接了這個作時代的火炬、地上的鹽和世上的光的責任,這是何等喜樂的事,又是何等的榮耀!

  周兆真 (信義宗神學院榮休院長)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生命教育】

【窮遊世界學無窮】

【退休札記】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