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草擬「香港教會使命獻議」
倡建立共融教會回應社會


2079 期(2004 年 6 月 27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 近一百教牧同工出席當日的交流會,討論教會應如何回應社會當前形勢的挑戰。

  一群教牧同工看到近年本港社會的情況,及教會面對社會急速轉變,感到乏力和無所適從。經過多次的禱告、分享及等候,草擬出一份「共融與重建︱香港教會使命獻議」,並於六月十七日的教牧同工交流會,向出席的近百位教牧同工闡釋這份獻議,並討論教會如何在當前形勢及面對全球化的挑戰。

  突破機構總幹事梁永泰博士就「教會當前的危機」作出分享,他指出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經常強調天國近了。本港當前的情況,青年看不到將來,每天都生活在無力感之下。社會上,不少價值觀被扭曲,如傳媒在市場主導下失去中立性。社工界以補救式方法處理家庭問題,結果做成更多家庭慘劇。教育制度以知識為本,缺乏人文精神的栽培,令學生欠缺生命意義的認知,遇到挫折時便選擇輕生。教會面對充滿無力感的市民,應走到他們憂傷的核心,作出更整全的關顧。

  發起人之一李錦洪表示,面對當前本港複雜的政治及社會現狀,教會及信徒有三點需要注意:一是從大格局思考,將整個視野放得更遠更廣,不應只著眼當前問題。二是學習溝通的智慧,言論自由往往帶來大家互相攻訐,故需要學習溝通的藝術,讓大家各自表述,並尋求共識。三是透過信仰反省重尋本港的核心價值,教會必需有深切的信仰反省才回應社會的問題,免使教會成為一般的壓力團體。

  中國神學院研究院副院長余達心牧師認為過去二十年,本港教會追求企業式管理,力求事工多元化、教會規模不斷擴展,造成不少基督教團體「有事工無教會」的情況。教會企業化帶來另一壞影響,是教會著重招攬及牧養中產階層的信徒,忽略關顧置身社會邊緣的低下階層,他希望教會能重尋這使命,重建正陷於割裂的社會。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總幹事陸輝牧師從實用角度分析今次的使命獻議,他認為作為牧者,應學效先知哈巴谷為他那一代發出悲鳴,為身處時代向上帝呼求。他希望今日香港教會及機構的教牧同工,反思一下自己對時局、社會的現況是否已經無動於中。故他們在獻議中提出教會在廿一世紀,有四項實踐的使命,一是生命結連生命,透過堂會間的彼此尊重,把香港教會打造成「結連的教會」。二是全民參與的使命,鼓勵信徒在建制、職場及家庭中的參與,成為世上的光,以重建這城。三是文化共融的使命,教會要學習透過基督的愛,尋求不同種族的文化共融,神學教育亦需要在文化層面上作出更多神學反省。四是根基重建的使命,教會需要在硬件基礎(建築物及設備)上,重建教牧同工及信徒的素質,培養獨立思考及有生命感染力的信徒。陸輝牧師強調,上帝把我們放在這時代中,必有其美意,我們應以信心克服環境的限制,完成上帝的使命。

  有教牧同工認為,獻議的內容只是勾畫出一個大綱,缺乏具體的例子,陸輝牧師回應指這份獻議是提出一個思考的方向,由於每間堂會都有其不同的情況,故希望大家一起探索。亦有同工希望能每年有一次大型教牧交流會,彼此分享在牧養調整上的心得或成果。獻議發起人之一胡志偉牧師補充,這份宣言在收集教牧同工的意見後,會整理出一個更簡潔的版本,並於報紙上刊登,讓社會人士能了解教會對當前社會情況的關注。

  該份獻議由十六位教牧同工發起,當中包括余達心、 余慧根、李錦洪、胡志偉、梁永泰、莫樹堅、陳喜謙、陳熾彬、陸輝、湛乃斌、劉少康、蔡元雲、鄧達強、盧炳照、蕭壽華及羅祖澄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