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與重建家庭價值的責任


2028 期(2003 年 7 月 6 日)
◎ 真情真性 ◎ 關啟文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面對家庭解體的趨勢,教會有甚麼責任呢?家庭的基礎是一種價值觀,但這種價值觀已不斷被腐蝕,教會既然是世上的鹽,就當發揮「防腐」的功能,守望家庭的價值觀。

  教會要關心社會之前,當然要先打理好自己的家。她要教導信徒明白婚盟和作父母的神聖意義,提醒夫婦關心彼此的靈性,互相以禱告守望。教會需要強調照顧兒女是神聖的託付,是人類參與神的創造的一個途徑。當然,我們不要對現實的婚姻過於浪漫,教會應幫助信徒在婚前對婚姻的現實有更好準備,並幫助他們在婚姻裡也建立經常的支持系統。若婚姻出現問題,教會應盡量協助信徒去補救,令他們明白離婚對子女和自己的影響,鼓勵他們度過難關,重建美滿的婚姻。

  教會是世上的光,所以應以真理抗衡歪曲的價值觀。現代文化高舉暫時性的激情(passion),而忘卻純愛(agape)的真義,但這帶來性放縱,其後果只是:很多無父的孩子,很多受傷的女人;這邊廂很多孤獨的男人在看色情影帶,那邊廂很多女人卻極為寂寞;誘姦和性騷擾氾濫,通姦被合理化!激情很快過去,但做成的破壞卻往往難以彌補。婚姻不單需要激情,也需要一種忠誠的愛(甚至是愛敵人的愛!)文化潮流歌頌自發和新鮮的經驗,但忠誠的愛不會要求對方給你新鮮的感覺,才去愛對方。我們固然可提議夫婦「攪攪新意思」,保持婚姻的新鮮感,但千萬不可給夫婦一個錯誤的訊息,就是新鮮感和激情比委身的愛重要。兩者的調和可需要智慧。

  人們追逐短暫的激情,為的是自由,但當激情帶來秩序的終結時,最終也意味著自由的失落。西方文化高舉自由和自我實現,一些婚姻「專家」也以心理學的旗幟,反對人太過委身家庭,他們認為自我的滿足高於對家人的責任。也有些前衛神學家(如James Nelson)把家庭還原為「互相關心」,甚麼形式都不重要,婚外性行為也不打緊。這些潮流都導致一種相對主義,甚麼形式的婚姻都可接受。

  這些漂亮的說法其實表達了對神的設計和愛的秩序的反叛,福音派信徒或許真的有過分絕對化家庭的危機,我也相信神不會要求我們自我摧殘和無止境地忍受家庭暴力(我們特別要提防弱勢的婦女被欺壓)。然而我們也不能放棄信仰的原則,向墮落的文化投降。前面的文章已多方論證這些信仰原則在現代社會仍是適切的,例如孩子需要委身的父親和母親,這真的可以否定嗎?因此我們仍要強調家庭的獨特意義,讓人明白這的確是要我們有相當程度的自我犧牲。我們亦應扭轉離婚文化,重新塑造結婚文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環保.資訊】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城市脈搏】

【交流點】

【才德女子】

【大丈夫作風】

【聯會新堂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