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退化


2979 期(2021 年 9 月 26 日)
◎ 心靈絮語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幾個月前有齣探討腦退化的電影《爸爸可否不要老》上演,導演讓觀眾進入主角安東尼鶴健士的角度去體驗喪失記憶是怎樣的一回事,年輕影評人看了,因為太過真實體會其中痛苦,不禁高呼——我不要老。

  只是,能不能活到老,活到老又會不會腦退化,又豈是主觀願望所能決定?與其恐懼,不如好好面對,及早籌謀。

  最重要的當然是盡早確診,然後作出適當應對。一位好朋友經歷大手術後,自覺記憶力急劇衰退,可是身邊人卻拒絕接受現實,不肯正視太太病情,這種拖延會使病情愈來愈差,令患者迷惘且自覺無用,一丁點事情也記不住,那種恐懼無助,只有當事人才了解其中挫敗。

  相反,另一好友「登陸」之年便確診腦退化,丈夫積極面對,幫助太太訂下各種訓練目標,例如以普通話大聲朗讀文章,每日重溫當天行程事務,出入注意安全免患者突然失憶走失等,都幫助病人建立信心延緩衰退,十年下來,雖然短期記憶仍比一般人差,但明顯沒有大幅度惡化。

  身邊出現腦退化的朋友愈來愈多,皆因人的壽命愈來愈長,老年人身體機能難免退化:有人膝蓋退化,要更換人工關節;有人愈來愈聾,聽不清根本無法與人溝通;有人視力衰退,青光眼、黃斑病變等紛紛上場。正如機器用久了,也會出現金屬疲勞,何況血肉之軀,總之,未老就要提早預備。

  電影《爸爸可否不要老》給我最深印象是女兒背負的重擔。照顧腦退化親人的確磨人,患者經常處於遺忘與記憶之間,有時混淆時空,有時調亂身分,讓照顧者身心俱疲,所以,要學會向外求助,給自己喘息空間,才能負起照顧之責。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字遊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