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物我—我与传统

2988 期(2021 年 11 月 28 日) ◎ 生命教育 ◎ 龚立人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我从来不是一张白纸,反而我在特定文化和社会成长,我是一张已有颜色丶图案和纸质的纸张。因此,天人物我的我需要认识我身处的传统,从而反思和批判。或许,我可以改变传统的幅度有限,但对传统的理解使我认识自己之馀,也对其他人多一份明白和体谅。

  第一,透过认识所属社会的节日认识自我。在一个庆祝与一个没有庆祝感恩节的社会是不同;在一个庆祝与一个没有庆祝农历新年的社会也是不同的。这些节日不只影响消费方式,更塑造社会生活价值。例如,感恩节和农历新年都以家庭为主,但前者的家庭是以小家庭为主,後者的家庭是大家庭,甚至包括老师与学生丶师傅与徒弟。节日不纯是庆祝,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价值。

  第二,透过认识宗教认识自我。这不一定牵涉我是一个宗教信徒,而是因我住在一个多元宗教的社会。例如,在马来西亚和印尼,我要认识伊斯兰教,因为我的邻舍可能是穆斯林。认识宗教是践行相处之道要有的尊重。若冲突来自宗教,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认识自己和邻舍的宗教,没有以谦卑和聆听接触其他宗教。

  第三,透过认识经济结构认识自我。农业社会丶工业社会和後工业社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不同影响。例如,相对於工业社会,农业社会的生活规律不是按时钟时间,而是按气候变化。後工业社会是网络时间,即不分昼夜,时钟时间是变动的。明显地,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有上下班时间,後工业社会却没有。此外,时钟时间产生的美德是准时丶後工业社会的工作观是slash(意即做多重工种)。

  第四,透过认识政治制度认识自我。一个自由民主社会高举自由丶理性丶讨论和宽容等价值。但在一个专制社会,不参与说谎和磊落光明生活是在其中生活的人努力追求的价值。事实上,在自由社会生活的人较易培养人际信任,但专制社会相对地困难,因为监视是专制社会的特性。

  当我们明白我们成长的传统时,自我认识就来得具体。生命教育要在这样传统下做生命教育,而不是一套放诸四海,没有历史的生命教育。

【要闻】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文林】

【释经讲道】

【咀嚼圣经】

【城市心灵】

【字游行】

【平视人生】

【心灵絮语】

【教会丶机构短讯】

【牧心世情】

【环回新界赏教堂】

【生命教育】

【画出深情】

【译经随笔】

【连载小说《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