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电话亭

2988 期(2021 年 11 月 28 日) ◎ 城市心灵 ◎ 吴思源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上期写过英国的电话亭,收到回应说香港街上或在公共设施内的电话亭因久无人用,已多布满灰尘,显得陈旧和肮脏。

  多年前着名歌手 Joan Baez 唱过一首跟电话有关的民歌,叫做 《Diamond & Rust》,其中一小段是这样:

  " .....And here I sit, hand on the telephone, hearing a voice I'd known,

  a couple of light years ago, heading straight for a call.

  As I remember your eyes, were bluer than Robin's egg.

  ' My poetry was lousy' you said. 'Where are you calling from?'

  'A booth in the midwest.' "

  未流行手提电话的年代,说来其实并不遥远,只是三丶四十年以前罢了。那时香港人顶多是家中有一台电话,若电话给家中某人长期占用了(煲电话粥),而你又急於打电话,就只可到居所楼下的管理处借电话用,甚至要跑到街上的公共电话亭,当然要带备几个硬币,因为要投币才可打得通。

  相比於外国,香港本地的公共电话收费廉宜,而且不计距离,所以当时热恋中的男女若在家中用电话谈心不方便,多数会帮衬街上的电话亭。若季节正值寒冬,北风凛冽,雨粉飞飞,厕身狭隘的电话亭内喁喁细语,倒有几分浪漫。

  有人说电话的发明捣毁了情书艺术的传统,但其破坏性远远大不过智能电话对「说话」和「对话」的摧毁。这一代使用智能电话的方式和习惯已不用再「谈话」了,只有符号和图案的传递,或单向的语音留言—我们都在彼此信手可唤而疏远,萎缩成一幅幅小屏幕上的符号。

  久不久在香港的路上见到久违的公共电话亭,门堪罗雀太久了,还给地产代理公司或修整电脑的小店在亭上的玻璃窗贴上广告街招。一切已逝去,剩下的只是点点回忆。

【要闻】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文林】

【释经讲道】

【咀嚼圣经】

【城市心灵】

【字游行】

【平视人生】

【心灵絮语】

【教会丶机构短讯】

【牧心世情】

【环回新界赏教堂】

【生命教育】

【画出深情】

【译经随笔】

【连载小说《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