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天灾人祸中罹难者的属灵职事
第 2983 期(2021 年 10 月 24 日) ◎ 教会之声 ◎ 吴思源
近月接踵而来许多可怕的意外,枉死的人不少,计台湾高雄市城中城大楼凌晨大火,四十六人罹难;未几台湾新北溪水暴涨,体验营友四死两失踪。而数月前香港大埔亦发生的士撞上安全岛,造成两人无辜死亡的悲剧。但凡有多人伤亡的天灾人祸,华人社会多有民间宗教团体请缨去为亡者做法事,藉以超度亡魂,予在生家属安慰。
记得多年前九龙红磡区发生蹋楼惨剧,多人死伤,事发後除有道丶佛教人士来做「法事」,也有附近的基督教会牧者亲赴现场,为死难者祈祷。究竟基督宗教怎样看「为亡者祈祷」呢?这不仅是牧养问题,也是严肃的神学及信仰问题。
其实在大公教会的传统,「为亡者祈祷」自初期教会已有,惟至到中古世纪,不幸地被物质化了,当时教会透过赎罪券的买卖,致令「为亡者祈祷」变成了交易,而这也是导致宗教改革的原因之一。
到了更正教(Protestant)出现,「为亡者祈祷」就更被束之高阁。
事实上「为亡者祈祷」不单是美德,也是基督信仰的重要元素。为逝去的人代祷,是要表达我们的爱和感受到与他们的连结。正如使徒保罗所说,即使死亡也不能叫人与上帝的爱隔绝(罗八38-39),由此我们的爱没有死亡的界线。为亡者的祷告正要表达,我们对他们的陪伴是超越死亡的,这是爱和团结的重要标记。
在意外中遽然离世的人,需要作为基督身体的教会关怀及代祷,藉此表明基督不会漠视甚至撇弃他们。我们相信,亡者在跨越死亡大门时,不是孤伶伶一人,而是有我们与他相伴。祷告是一个爱的围网,包围着不幸的亡者,以便他们得着上帝的爱。
着名神学家拉勒(Karl Rahner)曾有一段很感人的祷文:「主,也请祢在他们一生的奋斗之後,赐给他们永远的安息;愿祢永恒的光辉,此刻作为信仰之光,而在永恒中则成为极乐生命之光,也照亮着他们,如同照亮着我们一样。」
面对生离死别的天灾人祸,教会除了筹款救灾,或办论坛记者招待会督促政府汲取教训,改善政策,更有独特而不能被取代的属灵职事,就是为在灾难中罹难的人代祷,这正正表明我们所信的基督不单是活人的主,也是死人的主; 死亡的权势永远大不过基督恩典的力量,惟有祂才可亲领亡者归入其怀抱。
吴思源(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出版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