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打老道132號


2883 期(2019 年 11 月 24 日)
◎ 九龍半島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大約一百年之前的一九二零年代,九龍半島範圍開始展開較大規模的城市建設,人口快速增加。在新增的居民當中,除了主要的大量華人之外,亦有為數不少「洋人」。由於城市分區規畫的因素,九龍塘是一處具有西洋風格的住宅區,自然成為洋人聚居的地區之一。既然洋人主要用英語溝通,因此九龍塘需要有一所英語教會,便利居住在該區的信徒。

  由蘊釀至籌畫,到了一九三三年,聖公會果然在九龍塘成立了一所英語教會。成立之後過了不多久,這個新產生的教會又覓得現時地點,建造教堂。新教堂於一九三八年落成啟用,教會亦同時重新定名,稱作Christ Church(基督堂);一直延續發展至今。「聖公會基督堂」已經走過八十多年歷史,可是原來教會承接住一段歷史更加久遠悠長的傳道使命。

  早於英國佔治香港之後不久,立足香港的西洋商務公司就顧及為數眾多海員的需要,為他們提供多種服務,其中包括附設一所教堂;後來與教會合作,成為「聖公會聖彼得堂」。這所堂會後來在一九三三年暫停運作。同一年在九龍塘新成立的聖公會英語教會,接收了來自聖彼得堂的祭台,延續運用。待至一九三八年,九龍塘的英語教會建成教堂,並且定名為「基督堂」。這時新教堂又再接收了前聖彼得堂的懸鐘,並且一直每主日敲響至今。

  香港的聖公會英語堂會,原初都歸屬「維多利亞教區」(Victoria Diocesan);基督堂也不例外。在一九九八年,使用中文的聖公會「港澳教區」升格成為「香港教省」(Province);那時其他英語堂會亦轉而歸入香港教省,使香港的聖公會組織成為一體。基督堂亦由此成為聖公會港澳教區的成員堂會。教會保留繼續使用英語,而運用英語的信眾來自各方各族,使堂會具有一般通稱「國際教會」的性質。

  步過街區,仰見基督堂建於山坡上。教堂的規模和外觀,簡潔明朗,璞實無華,已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區伯平(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