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會文化改造


2883 期(2019 年 11 月 24 日)
◎ 教會之聲 ◎ 陳培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九六零至七零年代,歐美經過二戰後冷戰思維壁立多年,社會思潮開始蠢動求變,各樣反傳統文化浪潮百花齊放。其中最讓人感到意外的,就是「耶穌運動」(Jesus Movement)的出現和興起。這是一股大範圍的復興,帶領了千萬年輕人擁抱一種基督教信仰神學上極為傳統的形式,卻在文化上藉模仿徹底顛覆了傳統和權威,突破了基本教義派的否定主義,意外地從個人髮型和衣著,到娛樂和音樂演繹方式翻轉過來。多年來,「當代基督教音樂」(Contemporary Christian Music, 簡稱CCM)已發展成為「工業」,挑戰着教會傳統聖樂,幾乎成了當前的教會敬拜音樂主流(參見:柯羅奇著,《創造文化:世界潮流中的福音新呼召》;作者Andy Crouch歷任哈佛大學院牧多年,《今日基督教》執行編輯,二零一七年起擔任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要職)。這樣發展下去,教會原該人數大大增多,年輕人都當趨之若騖的湧進。

  然而,看看本地。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於二零一六年發行的《處境劇變下的牧養更新─香港教會研究2014》裏,揭示着多數堂會青少年流失顯著。有論者歸咎原因;學校以「批判式思考」來推動通識科目,加深了青少年不想為教理權威所「框」;加上學生畢業後進入截然不同的職場適應需時;以及教會「信二代」長大後仍能持守信仰,本來就是個絕不簡單的課題。

  香港近年曾經經歷過重大的社會運動,年前的「雨傘運動」和連月來發生至今仍未止息的修例風波,引發政府和反對者對峙和衝突不斷,政府領導當局在面對問題時,卻用了不相配的方法來「解決」,十分荒謬!此外,五個多月來堂會青少年和成年信徒「出走」現象加劇,讓人憂心!或許。香港教會是時侯要換個全新腦袋,好在新世代做好信徒牧養。

  十九世紀末的美國,充斥着因移民潮、都市化和工業化帶來種種困擾社會的問題。肯色斯州小鎮牧師雪爾頓(Charles M. Sheldon)和他的會眾卻身體力行,認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不同處境下,主耶穌若在其中會做些甚麼?雪爾頓把他們踐行信仰的經歷,寫成經典著作《跟隨祂的腳蹤行》,叫讀過此書的人都為之動容、得益!

  陳培德(德慧文化執行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