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和我


2868 期(2019 年 8 月 11 日)
◎ 釋經講道 ◎ 李思敬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聖靈降臨後第九主日(創十五1-6;詩三十三12-22;來十一1-3、8-16;路十二32-40)

  女兒還年幼時在一個星期天早上問我:「今日講道,你會講甚麼?」我笑着回答她:「還未最後決定呢。」她一臉正經地說:「不如講『亞伯拉罕和我』?」聖靈降臨後第九主日四段崇拜經課,新舊約經文都提到亞伯拉罕,究竟他和我可扯上甚麼關係?身處香港此時此刻,「信徒們抵抗洪流勤讀聖經」,果真是「離地的平安福音」?這就視乎我們到底是怎樣讀聖經了。

  「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十五6);這跟許多人目前所要爭取的公義看似毫不相干。然而,當我們都認真地「各人照自己眼中看為對的去做」(士十七6,二十一25《和修版》),就只會更義正辭嚴指證對方眼中有的其實不是「刺」,而是「梁木」(太七3-5)。大家都理直氣壯地認定:他動粗在先屬「挑釁」,我還手在後乃「義憤」;如此糾纏下去,暴戾漸次升級,仇恨不斷深化,邪惡繼續張狂。保羅引用這節《創世記》經典金句,正為了要說明「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三10)的事實。

  不過,《聖經》卻從來未曾計較「信心之父」的每個舉動孰是孰非,反倒聚焦於「亞伯拉罕因着信⋯⋯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來十一8-16)。對未信者來說,這還不是徹頭徹尾的「人民鴉片」?可是,若連基督徒也忙着拾人牙慧,那就只好怪自己信仰學藝不精了。從本質上(deontologically)來看,我們無疑都只是「蒙恩的罪人」(simui iustus et peccator);但從目的上(teleologically)來看,我們跟隨耶穌,矢志「先求衪的國和衪的義」(太六33)。敬畏獨一真神,必須效法基督儆醒禱告:「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二十六39)。我們祈求「神國降臨」,不是為要兌現各人心中的烏托邦,而是認信「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路十二32)。

  等候神賜下衪的國,我們需要學習信心的操練。從亞伯拉罕到救主降生,以色列民經歷過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等不可一世的帝國獨裁統治;從復活升天到基督再來,教會卻又見證了主的道改變生命,從耶路撒冷直到地極。忽略了福音「終末」(eschatological)的應許,在羣情洶湧的「空虛混沌」裏,我們便容易忘記「心中盼望的緣由」(彼前三15)。

  將作主門徒等同於今世政治倫理道德抉擇,我們很難明白為甚麼耶穌揀選十二使徒,竟然會同時包括建制保王、勾結不義政權的「稅吏馬太」,和焦土勇武、力主抗爭獨立的「奮銳黨人西門」(太十2-4)?他們固然都要悔改(路三12-13;太二十六51-52),但是否必須首先摒棄自己的政治立場,方可成為教會十二根基(啟二十一9-14)?今天香港正值危急存亡之秋,政府高層、政黨議員、警察團契、前線教牧、年輕信徒,我們可以一起「關上門」(太六5-6),在基督的福音裏「謙卑自己,同心禱告,尋求主面,轉離惡行,祈求上主垂聽、赦免、醫治」嗎(代下七14)?

  《詩篇》說得好:「軍隊再強,國王也未必安寧;力氣再大,勇士也難保性命」(詩三十三16;馮象《智慧書》)。上主眼目看顧敬畏仰望衪的人,但詩人再三提醒我們更要專心等候倚靠衪。

  「你們也要豫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路十二40)。

  李思敬(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