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的疗效
第 2813 期(2018 年 7 月 22 日) ◎ 信.道.灵.心 ◎ 陈锦权
神迹医治是一个使人迷惑的题目。我们都很有兴趣知道,人的信心有没有医疗的作用。圣经故事中患血漏的妇人相信触摸耶稣的衣裳就可痊愈(可五25-34)。中世纪时很多信徒在前往朝圣途中宣称得到医治,现代对神迹医病的验证比较严谨,经得起验证的神迹医治仍不时出现。现代的研究普遍上都用「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来理解这个功效。「安慰剂」是现代药物研究中使用的工具。为要证明药物的疗效及排除其他可能的因素,研究人员会将相同病情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受试药物(测试组),另一组给予对病情没有作用的其他药物,例如维他命丸等(对照组),但仍告之是在试验新药。研究人员以比较测试组与对照组在服药前和服药後的病情,而决定药物是否有疗效。令人惊讶的现象是,有一部分服了没有疗效「安慰剂药物」的病人,他们满以为自己所吃的是测试疗效的药,他们的病情与真正服用有测试疗效药物的病人有同等或相近的好转,这就是「安慰剂效应」。当朝圣者相信到达某个地点朝圣会带来治疗,或信众相信藉着某种行动上帝就会给予医治的人,这种「安慰剂效应」就可能产生作用,令当事人得到治疗。
仍然有人会质疑,这种「安慰剂效应」只是一种心理作用,没有对病情带来实质效应。最新的研究显示,当人预计(相信)减轻痛楚的治疗方法(安慰剂)会带来作用,这种预计会传递讯息到前额叶皮层及相关皮层组织,释放神经递质,在脊髓顶端的背角与痛楚的讯息相遇,减轻其强度。 原来信心(预计/期望)是会在人大脑中产生效应,带来病情的变化。亦有论点认为人们对药物的反应,亦包括我们相信穿着白袍的医生所开的药(所用的治疗)是有效的这份信心。这一份信心会带来治疗,相信与治疗两者是息息相关的。信心会带来治疗并不是天方夜谭;信心是整个治疗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部分。
上述的研究只显示信心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并不表示要以信心取代治疗。现代有部分信仰羣体倡议单凭祈祷和信心就能治病,背後的动机可能包含要以祈祷或信心去创造一个神迹,本文并不苟同。
陈锦权(信义宗神学院心理及辅导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