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子女的辅导者
第 2808 期(2018 年 6 月 17 日) ◎ 家庭牧养 ◎ 简雷瑞怡
不少父母都经历着,当子女逐渐长大,相处时间逐渐减少,关系也好像逐渐疏离,好像愈来愈难与子女沟通。子女还小的时候,父母经常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
「好了,太晚了,不要看书了,该去刷牙睡觉了。」
「下星期是测验周,所以这周末的游泳课要暂停,好让你待在家中专心温习功课。」
「随爷爷去公园,要听爷爷的话,不要跟小朋友争先恐後。」
当子女逐渐长大,在他们的心里面,感觉自己成长了,再不是不懂事的黄毛小子,不说父母给他们安排事情,就是简单的一句叮咛丶提醒,也容易令他们感到不畅快,甚或不耐烦。原因是,他们不喜欢父母继续把他们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子,他们需要的是独立自主的空间,希望父母多耐心聆听,少直接教导,信任和尊重他们个人的想法和处事的方式。
二十四岁的儿子最近交了一位女朋友,喜欢花费享乐,母亲心里有点儿纳闷。
母亲:「你这女朋友只懂花费,你赚来的薪金多多也不够她花用呢!她是不适合你的。」
儿子:「妈,是否适合,我有分数的。」
母亲:「你还不打算跟她分手?这样的女孩子,将来你赚多多钱都不会满足到她的,这是无底深潭,你应该及早与她分手。」
儿子:「妈,我已经很心烦,请您不要再说了。」
母亲的话,儿子听不下去,因为他需要的并不是父母直接的告诉他该怎麽做。
当子女逐渐长大,父母的角色也需要从「指导者」逐渐转变为「辅导者」。
母亲:「你与这女朋友交往了一段日子了,感觉怎样?」
儿子:「还好吧!」
母亲:「听下来好像有些保留呢!」
儿子:「跟她一起是开心的,只是,她就是喜欢花费。我每个月的薪金有多少,妈,您是知道的,我怎麽可以经常这样花费。」
母亲:「她是怎麽样的花费呢?」
儿子:「就像今年生日,我已经买了一条价值千多元的手炼送给她,她还埋怨说怎麽没有送花给她,之後又提出要到一间高级日本餐馆晚饭。一个生日,用了我一个星期的薪金了。」
母亲:「噢,那你一定很心疼了!」
儿子:「唉,我也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她?我总不可能每次都满足她。」
母亲:「那真是令你为难。唔,可否告诉我,你喜欢她的是哪些方面呢?」
这位母亲没有直接告诉儿子该怎麽做,而是用心聆听,帮助儿子把心里的不快表达出来。过程看似闲聊,其实是帮助儿子整理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然後给予儿子空间去思考如何面对和作出抉择。也许有一天,儿子与女朋友闹翻了,母亲还可以是他的安慰者呢!
让我们学效天父对我们的爱去爱我们的儿女。
「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四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