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项社会指标的启示
第 2808 期(2018 年 6 月 17 日) ◎ 牧心世情 ◎ 陆辉
较早前港大民意计画接受委托,就十二项社会指标,包括治安丶自由丶繁荣丶法治丶文明丶效率丶廉洁丶安定丶社会福利丶平等丶民主及公平,作重要度及表现进行民意调查,公布了结果。笔者有如下观察:首先是十二项指标的选取,意即为何选取了这十二项指标?选取这过程虽是主观,相信是由一个人或一组人来决定,但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香港人的关注,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香港人的核心价值。这样的观察是基於这调查只聚焦在两点上,一是十二指标的重要性,二是十二指标的表现。重要性若不能反映港人的核心价值,还有甚麽可以反映?
就重要性方面来看,以十分为满分计算,十二项指标的差距不算太大,由最高的9.2分,至最低的8分,差距只有1.2分。因此可以解读为市民大都认同这十二指标的重要性。
就表现方面来看,前段的排列次序反映了十二指标表现得分的次序,由最高的7.6分,至最低的5.9分,差别有1.7分,仍算差别不大。然而重要的数据,则是重要度及表现间的差距。两者差距最小者只有1.2分,最大者则有2.8分,换言之,市民对某些指标期望及表现的落差可以反映出来了。
落差较小的三项指标为繁荣丶效率及自由,而落差较大的三项指标则为公平丶平等及廉洁,而一直成为坊间最常讨论的民主,在重要性上排行榜末,而在表现上则榜末第二。数据虽然可作从不同角度解读,然後数据仍是数据,反映了市民的心声。
期望教会可以看到市民的关注及期望,作「不离地」教会时,急市民所急,可以作适切的回应。十二项社会指标,其实也是教会的主要关注,而表现较差者及与期望落差较大者,都是教会及信徒可以身体力行,在个人层次上及教会整体见证上,带来社会的更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