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四环共九约

2785 期(2018 年 1 月 7 日) ◎ 四环九约赏教堂 ◎ 区伯平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一八四一年一月,英国军队在鸦片战争中占领香港岛。殖民政府为求急速建立起城市以确实占治,迅即在六月中旬首次举行卖地。那时英国女皇维多利亚登基三年多,於是香港城市定名为「女皇城」以显示国威;後来索性直称作「维多利亚城」。

  中华帝国战败而失去国土固然是丧权辱国之耻,可是在国势衰颓的民不聊生处境中,建设香港城市却成为珠江三角洲一带民众的营生出路。大量外国商人投驻在香港作为发展基地,以便大举进军中华大地;加上大量广东民众前来香港寻找新生活,使香港人口急速增长,城市规画也需要不断拓展。

  维多利亚城的规画几经演变扩大,至一九零三年算得确定下来。当年并且在城市界线的显着位置竖立起碑柱,作为标记;城市界线以外的地方就是乡郊。现时还有六幢这些城市界线碑柱存留下来。当年政府规画的维多利亚城范围正是华人民间俗称的「四环」,就是四个地带;包括西环,上环丶中环和下环。而每一「环」的范围内的细分地段则称作「约」,包括坚尼地城丶石塘咀丶西营盘丶湾仔及铜锣湾等,共有「九约」。於是「四环九约」成为香港初建城市的民间通称。

  到香港来的初代宣教者原先都只以香港作为跳板而已,大家都放眼中华大地;就像同时代的外国商人和英军一样。可是香港人口竟会意料不及地急速增长,因此维多利亚城本地很快就变成一个人口足够众多的传福音工场。结果是四环九约开始呈现基督教会植堂布道的景象。

  由坚尼地城开始,就是从维多利亚城的最西端起步,一路向着东面走,直至铜锣湾,即是到达维多利亚城的最东端为止,我们可以发现沿途散布着不少具有代表性的教堂,此外也包含一些教会机构。许多这些教堂都已经立足於四环九约超过一百年了,其中年日较短的也超逾半个世纪。这些都是与香港社会同经岁月的传道工作。

  本专栏〈四环九约赏教堂〉旨在作导赏,引介读者认识香港早期城区好些别具意义的教堂,留意其缘起和特色建置,而後懂得欣悦教会前人於建设香港社会的努力和贡献。

  区伯平 (撰述丶绘图及拍摄)

【要闻】

【教会之声】

【诚心所愿】

【释经讲道】

【品兰集】

【特稿】

【联会新会堂巡礼】

【传道故事】

【信.道.灵.心】

【四环九约赏教堂】

【城市心灵】

【家庭牧养】

【平视人生】

【心灵絮语】

【教会丶机构短讯】

【明心见证】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