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得失不在朝夕
第 2727 期(2016 年 11 月 27 日) ◎ 牧心世情 ◎ 区伯平
少年的我在英文中学就读,而大学时期的课业,不论读和写,都主要以英文为媒介。不过及後当投身於教育为业的时候,却立心单单选择中文中学。其中的根本原因,现时的新一代青年才隽极不容易理解。我就是不能忍受一点:要用英语向华人学生教导中国地理。结果我真的得尝所愿,进到一所中文中学任职,悠悠十多年,度过青年阶段的岁月。那是一间私立中学;在那中学学位不足的年代,香港仍有颇多私校。在我入职的那一年,学校总共开办了十班中一,每班都收纳了接近五十名学生。这又是私校的常态情况。渐渐发现,原来很多学生都是住在学校附近的街坊;他们都是随着邻里的口碑而入读这间私校的。後来又惊愕地发现,不少学生是由小学部升读上来的,更有由幼稚园一直升读来的。当年的私校,不少都有这种「一条龙服务」。
虽然是私校,这里却得到街坊家长的信任,他们都乐於送子女来就读。而私校可以自主收生,学校也乐於学生的全家兄弟姊妹入学。於是很多街坊邻舍的全家兄弟姊妹都成为学生,上学仿似居民子女集会。正因如此,不久之後就有惊喜的发现,原来在不同的级别正在教着几兄弟姊妹;而且还不是偶然的一个家庭。喔,全家学生,比比皆是。
不久之前我获邀前往悉尼主理聚会。一个旧生家族神通广大地知道了,相约餐聚。她们五兄弟姊妹都在这间学校毕业,现时都在悉尼生活。我入职的那学期大哥才刚毕业,我却先後当上四个妹的班主任。即使如此,其实这回餐聚却是我首次与她们全体同场,还有她们的母亲。啊,竟然见学生家长!在离职接近三十年之後与旧生家族在异地相聚,是一场仿如隔世的恩典。
私校的薪酬相对较低,只有津贴学校的大约三分二。在那些年,不少亲友都质疑我选教私校;白吃亏。可是私校的性质却带来无价的人生花红;价值得失不在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