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学生以仁爱
第 2637 期(2015 年 3 月 8 日) ◎ 城市心灵 ◎ 吴思源
Theodore M. Hesburgh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父亲能为儿女做的事,没有比爱他们的母亲来得更重要了。」让我依样葫芦,补充一句:「父母及老师能为孩子做的,没有比介绍他们自小读《爱的教育》来得更重要。」
《爱的教育》这本小书,原本的书名是「心」(Cuore),顾名思义写的是「心」的故事。作者是亚米契斯(Amicis),意大利人,藉着一位念小四的学生安利柯写的日记,娓娓道来他对同学的爱丶师生的爱丶父母子女的爱,以至家园的爱。安利柯日记中描写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有血有肉,有泪有笑,叫人读来回味无穷。
全书共一百多篇短文,首篇是开课的第一天,各人正忙於买文具和笔记簿,但有人似仍沈醉於假期的倦慵,无精打采。接着作者逐一引介班中的同学以至老师和校长,这些平凡的人物各自有他们的优缺点,但又具备浓郁的人情味,在平凡的生活中迸发出生命的光芒。
十九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小学校园生活,许多生活内容跟今天大异其趣,如点灯丶劈柴丶扫烟囟的经验,但因为作者写得深刻和富有感情,所以他的作品能穿越时空,即使今日读来,也有强烈的共鸣和亲切感。
回想我的两个儿子年纪小的时候,香港的小学已很少教《爱的教育》了,幸好我在家中珍藏了一本,晚上说故事的时候也用过其中的好些篇章如「少年笔耕」和「千里寻母」。转瞬儿子已大学毕业,他们的中文都很好,但我最期盼的还是他们保持细腻而温柔的感情。
今天香港教育最缺乏的,大概是在教育上少了一些像《爱的教育》般美好的材料。教学生做人又好,写作又好,重点不在技巧和方法,而在於启学生以仁爱和想像,这是我们不可不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