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信仰与道德重建」学术论坛
结集基督徒学者 持续在社会发声
第 2607 期(2014 年 8 月 10 日) ◎ 要闻
由香港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建道神学院、迦密山国际学术文化讲坛合办之「基督信仰与道德重建」学术论坛已於七月三十至三十一日举行,有约五十名来自中港台及海外的学者参加。论坛目的是建立长期基督徒学者网络,持续就社会议题发声,将基督信仰应用到实际生活层面。是次研讨内容广泛,有部分围绕到中国近年道德情况及教会在其中的角色,探讨以基督信仰成為道德重建力量的可能。
基督信仰的社会功能 具备补充性和颠覆性
建道神学院院长梁家麟在「论基督信仰的补充性与颠覆性功能」讲题中,不讳言中国基督教正处於关键时刻,因着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被一些人视為对政权的威胁。但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基督教不断探索教会合一、社会关怀和普世宣教等路向,由神祕宗教自我转化成较完备的教会,但亦有出现宗教热的情况。
「教会在社会中,可扮演补充性和颠覆性的两重功能。」梁院长说,补充性的功能是会接纳社会现状,但发挥补充剂角色,令社会建构更完备、运作更畅顺。他以「传福音」作例解释,补充性位置的福音能满足人的自觉需要,同时不会威胁主流信仰和价值地位,反倒是间接突显主流价值的权威地位。
但他续言,基督教同时具备强烈的颠覆性元素,甚至可说颠覆性就是其根本本质,因為上帝拥有绝对治权,「耶穌基督没有加入奋锐党,但在宗教和政治领袖眼中,祂的威胁却是更大,这也是為甚麼他们寧可释放巴拉巴,也要将耶穌治死。」梁院长最后指出,今日中国教会最主要的问题并非缺乏政治性和社会性,反而是缺乏教会性,因為有时候其政治优先性,远超宗教使命。
从罗马帝国教会 反思中国教会路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教授、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罗秉祥以「早期教会成為罗马帝国道德模范羣体的当代意义」為题,回顾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政府打压下冒起,罗教授认為罗马将基督教变成国教,是不可思议,好比英国人要把黄大仙当成国教,因為基督教原是罗马殖民地的宗教。他试从罗马教会经验,反思今日中国教会。
他指出,基督教当时能火速冒起,是因為信徒严谨的品德在社会中作了见证:「当时的基督徒道德观强调要為罪悔改,并认為我跌倒,是会令整个教会身败名裂,故此他们会互相进行监督。」罗教授又引述当时一些异教徒官员的文献记载,信徒在聚会中起誓不诈骗、不偷窃、不姦淫、不背信失约、偿还借贷时不抵赖推却。基督徒对道德生活的追求,正显出与只谈献祭保祐的罗马宗教截然不同,更与残暴不仁的政府形成强烈对比,他总结:「基督教将道德生活建立起来,成為独特而成功的地方。」
罗秉祥续引述中国统战部退休干部、政协常委等人指出,今日中国道德领域的危机,已达至对国家和人民造成深层危害的可能,并认為要解决道德危机,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是成本最低而且效益最好。他指从罗马到中国,教会应该成為入世且為人瞩目的羣体,抗衡世界,成為社会的模范,「中国能不能发生与罗马一样的事情?让基督教成為全中国的盐和光。」
网络成癮愈趋普遍 影响属灵生命操练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教授、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主任费乐仁以「属灵生命操练与虚拟世界」為题,探讨今日网络盛行对属灵生命的影响。他指今日很多人以為网络应连结心灵,对科技充满理想,但事实上网络带来的是更多道德危机,如果基督教要道德重建,首要先认清罪,科技是其中之一。
他续言,每两年研究网络的书出版超过一百本,网络成癮受到关注。在日本有好些隐闭青年网络成癮问题十分严重,他们患上强迫症,不能控制好奇。除此网络色情亦愈见严重,令男性基本色欲大大增加,甚至影响着信徒的属灵操练。他指,SMS、Whatsapp、Wechat等手机通讯泛滥问题更為严重,费乐仁教授更笑指不少人睡觉时都不忘要起来看讯息,怕一天不回覆,对方会生气,他说:「人与人间的感情已经改变,人变得失去忍耐,不愿意开拓心灵沟通,我们要思考教会还可如何作见证。」他认為,科技甚至乎破坏家庭价值,即使同一屋簷下亦不再沟通分享,各自上网玩乐,產生不少家庭问题,信徒需要為此悔改,回到圣经。
以基督教伦理化解 中国性解放的挑战
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系主任关啟文教授以「基督教伦理与性解放对中国社会的挑战」為题,提及中国近年出现「性革命」,中国人对性行為变得开放,影响传统家庭价值,婚前性行為问题更显严重。他续指,性解放浪潮带来同性恋运动也默默起革命,不少同运人士以高调姿态走上街头,他又批评同运人士指接纳同性恋意见是文化宽容和多元化的表现,是价值颠倒,反问:「只容许赞成同性恋的意见,却容不下反对同性恋的意见,还说是『多元化』,很讽刺。」
关教授指要在社会维护基督教伦理的使命,首先要提防「自由」被滥用,就如同运争取非刑事化,继而争取性倾向歧视法和同性婚姻,他认為是「反道德主义」,将传统性道德边缘化。从基督徒角度而言,根源是世界观颠倒,人不肯承认上帝的主权,他们的「思念变為虚妄」,道德感和价值之源变得昏暗,并且拉拢更多人作不道德的事。「我们单单引用圣经指出不赞成是不足够,需要用理性去回应,并要求对方证明他的前设。」他呼吁基督徒学者要作出更多理性批判,并广泛散播基督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