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中留情」慎為之

2597 期(2014 年 6 月 1 日) ◎ 职场情景 ◎ 郑景鸿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初夏的香港,天气热得很快,却不及公共事务引起舆论热烈升温的快。

  由香港政府投资近七百亿元鉅款建设的广深港高铁项目,被揭工程出现严重延误,结果将不单是时间损失,投资成本更无可避免地要大大增加。政府开展这项大型项目时,并未如以往其他大型基建工程,由政府部门担当统筹角色,而是委託香港铁路公司全权负责。延误事件曝光,社会媒体与议员们不断质询港府负责此项目的张炳良局长,质疑他為何会不及早责成港铁公司要赶上工程进度。张局长回应是因為对港铁公司「疑中留情」。此话一出,舆论更不满,很多评论认為局长是诡辩,怀疑他与铁路公司高层企图合谋隐瞒事实。

  「疑中留情」似乎是个来自英语世界的概念,根据剑桥英语词典解释,「疑中留情」(benefit of the doubt)意思是:to believe something good about someone, rather than something bad, when you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doing either. 简单说明了:当你可以选择如何相信某人行事的时候,你决定选择相信他的好,而不是他的恶。在职场上,主管人员常要作这类决定。笔者也有不少亲身经验。最普遍的例子是下属员工上班迟到的原因:交通阻塞、身体不适、家中有突发事情,都是较常见的。

  本来,处事待人留有餘地是明智之举,而与人為善,对别人的行事「往好处想」,亦不是坏事。只是,世情复杂,作為主管的,若太容易对出了问题的下属疑中留情,恐怕会被其他人质疑你处事不公,损害了自己的领导威信,更可能会打击整个工作团队的士气。

  怎样疑中留情是好呢?以处理员工上班迟到為例,他迟到的原因不重要,最重要是他的「往绩」(track record)。一个从来没有犯迟到的员工,今天迟到了,儘管他说的是原因难以置信,总是值得你对他疑中留情。相反,一个常常迟到的员工,他说甚麼原因,又有甚麼分别呢?疑中留情不是无条件地轻信对方。

  教会是重视人情的地方,不少教会的内部行政却常常出现问题,原因亦可能是因為误解疑中留情的道理,疑中留情若是处理不好,便容易变成徇私,引人詬病,后果严重。

【要闻】

【教会、机构短讯】

【教会之声】

【黄金岁月】

【诚心所愿】

【文林】

【释经讲道】

【品兰集】

【城市心灵】

【如此我信】

【心灵絮语】

【教关爱心大行动】

【新闻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职场情景】

【译经随笔】

【香港教会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