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資訊爆炸的社會,信徒如要獲取屬靈的知識,幾乎可以足不出戶兼在任何時間也能做到。倘若自覺靈性軟弱,只要在網路上搜尋幾篇具份量的講章來閱讀或聆聽,也許頓時得着激勵!
如上述所言非虛,那麼今時今日為何仍要舉辦培靈奮興會呢?是為了滿足教會或機構要有點作為,還是真的為了滿足信徒的靈性需要呢?
每當要舉辦一個聚會,筆者必定從最根本的問題來作反省的:我們是為了延續傳統(因為往年已舉辦,並且相當成功,故此要再辦),還是看見弟兄姊妹在靈性上有很大的需要呢?倘若只是為了前者的原因,這可能欠缺說服力,因為傳統很易令我們走向因循,亦會變成包袱。若去年辦得「成功」,今年便要辦得更好。循這樣的思維繼續下去,我們很容易偏離了重心,把精神、時間、資源放在聚會的宣傳、內容的多樣化等(令人感覺跟往年有進步和不同),而結果培靈奮興會便成了一個綜合節目,令參加者感覺很豐富。當然這未必是壞事,但卻肯定不是重點之所在。
培靈奮興的重點在於信息的適切性、對聖道的重視、亦着重激勵信徒將聖道活現於生命中!這個責任並不單單落在籌備委員會或講員身上,也是每位赴會者也需要注意的。他們的參與並不是以觀眾的身分,他們像是一個準備出征的軍人,要留心指揮官對整個作戰計畫的介紹,亦須絕對服從命令,然後認真執行任命,因為這是關乎生死的!可是筆者不禁問,將會出席培靈奮興會的弟兄姊妹是否有這樣的準備呢?
一連幾篇跟培靈奮興會有關的文章並非只是為了宣傳聯會的第十九屆培靈奮興大會,我們期望藉着培靈奮興大會的舉行,讓弟兄姊妹再思為何要在忙碌的日子中撥出時間來參與。請不要把它視作一個宗教消費的節目,請不要把準備聚會的工夫都推到講員和籌委身上,我們每個人也有責任。
培靈奮興在聚會之中能有果效,在於參加者作怎樣的行動準備,也視乎在聚會之後有否實質行動,否則一切也變成例行公事,對我們而言也頂多是增加一項活動,多幾頁紙的報告而已。
這樣的反思甚少會在網上搜尋培靈講道時發現,只有在籌辦一個培靈奮興大會時才有一個機會促使我們作反省。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五6)期待每位赴會者也帶着這樣的心懷,讓神的話語使我們得着真正的滿足!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