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有甜
 —蔡惠师牧师专访

2506 期(2012 年 9 月 2 日) ◎ 一个字一颗心 ◎ 李国权/李鸿标

分享: 电邮推介 电邮 :: 脸书推介 脸书 :: 推特推介 推特
 

  前言

  触发是次专访,是由於李国权牧师的一句说话:「自一九七三年开始在元朗事奉,回顾过去的岁月,有一位属灵长牧深受我和区内的教牧同工及信徒所敬佩。他那属灵品质,柔和谦虚的性情,以及他殷勤忠心的事奉,均为区内牧者津津乐道。」因而在一次《基督教周报》小组会议中,我们决定去采访这位受人尊敬的属灵长辈,与读者分享他在事奉上的心路历程。

  在一个天气晴朗,充满灿烂阳光的下午,蔡惠师牧师与蔡麦慕灵师母夫妇二人接受李国权及李鸿标两位牧师专访,娓娓道出他们事奉主的「苦中有甜」的生命历程。尝过主人所泡的茶,并交代过目的後,国权开始了话题:「蔡牧师,我们相识了三十多年,一直很欣赏你的事奉丶为人。今日,很高兴你愿意接受我和李鸿标牧师跟您做采访。巳届八十七岁高龄的您,仍未言休,默默地事奉,真令我们敬佩!回想度过的人生岁月,无论事奉或人生,请问您会选用哪个字形容个中体会和心得呢?」

  蔡牧师答道:「不是我不想退休,只是教会不放人,不同意我退休。今天,我仍要协助牧养元福灵粮堂。如果要只用一个字去形容过去悠悠的事奉历程是困难的;若真的要这样做,我会选择用一个「甜」字去形容。在我的事奉中有喜乐,也有忧伤;有苦,也有甜。所以可称之为「甜中有苦丶苦中有甜!」

  

  1. 信主丶蒙召丶事奉

  蔡牧师於五十年代来港,参加灵粮堂聚会,在一次赵世光牧师讲道中,蒙上帝呼召,夫妇二人响应赵牧师的呼吁,毅然回应来自印尼的呼声。当时因宗教迫害和排华,印尼灵粮堂请不到传道人,赵世光牧师鼓励香港信徒前往担任传道。在那次聚会中有几十人回应呼召,蔡牧师夫妇二人也在其中。当时香港神学院院长周志禹牧师特别为这几十人开办晚间神学课程。神学毕业後,他和蔡师母原欲办理签证前往印尼宣教,但竟然不获批准。随後,赵世光牧师差派他们前往澳门开荒植堂。在澳门植堂时,是他们第一次吃苦的时期。因只有一个单位,聚会丶食宿都在那里。他们不单要「晚行朝拆」,连食具都要放在讲台下面。

   後来澳门教会停办,他们夫妇二人返回香港,在元朗泰祥街建立元朗灵粮堂。

   蔡牧师夫妇二人事奉初期,教会资源短缺,生活非常艰苦。起初的二十三年,俗称「买一送一」(即蔡牧师夫妇二人事奉,只获一人薪津)固然不在话下;蔡牧师更坦言,「上至讲台,下至厕所」各项大小事务都由他们担负。事奉虽然艰苦,但他们却仍感到「苦中有甜」,因上帝藉此熬炼出他们一个「三不怕」的坚毅不移的美德,叫他们「不怕穷丶不怕苦丶不怕死」。

  

  2. 自养丶建堂丶植堂

  因为灵粮堂美国总会要把香港资金调回美国,要求香港各灵粮堂在一夜之间实行自养丶自立丶自传。蔡牧师牧养的元朗灵粮堂会友人数不多,会友大多是基层人士,所收的奉献只够交租,再无馀钱支付传道薪金,蔡牧师夫妇只有仰望上帝的供应。

  叫他们感到「苦中有甜」的,还有来自各方的帮助,尤其是在他们极其缺乏的时候,上帝就感动了一位要移民加拿大的会友,将其猪场丶鸽场转交蔡牧师夫妇二人经营。上帝的恩典确实足够,这不仅改善了他们一家的生活,并且帮助了教会的发展。

   不过,蔡师母说,有了猪场丶鸽场固然是甘甜,但这又叫他们同时经历「甜中有苦」。因为这时他们所面对的困难,不仅是缺乏打理猪场丶鸽场的经验,并要付出额外的体力和心力,在繁重的会务和牧养圣工以外,还须兼负辛劳的猪场丶鸽场工作。

   虽说「甜中有苦」,但却又再次尝到「苦中有甜」!於一九六三年购置的第一所礼拜堂—元朗灵粮堂,就是由蔡牧师夫妇二人自费分期付款购置,然後借给教会使用。他们夫妇二人甘愿居於单位内的客房,腾空大厅供教会聚会之用。他们这份甘愿为主受苦的心志却又带来更多的甘甜,叫他们於一九七七至九五年期间,先後一手建立了洪水桥丶屯门丶元福及元光四间灵粮堂,合共有五间灵粮堂。更令蔡牧师和师母感到欣慰的是,这五间教会的牧师丶传道都是自己的会友;换句话说,他们都是蔡牧师和师母的属灵儿女。

  

  3. 精力丶居所丶妻子

  在蔡惠师牧师身上,让我们看见上帝在每一个时代都选召一些全然献上丶敬虔爱主的仆人宣扬真道,建立神家。蔡牧师不单在港忠心事奉,并且经常前赴中国内地传福音。每年年初,蔡牧师都会给李国权牧师一张他全年讲道的日期和地点,请李牧师为他的事奉代祷。在采访当日,蔡牧师亦向我们说,现在每星期都要讲几堂道。国权带着羡慕的眼光说:「真佩服你年届八十七岁高龄,仍有这样旺盛精力为主奔驰丶为主作证。」蔡师母很开心地说:「我们教会有很多医生,中西医都有。有一位中医每星期都来为牧师『把脉』(诊症),并开一星期药,用作保健。」这岂不又一次说明「苦中确实有甜」。

  还有要说的,就是蔡牧师夫妇二人现在居住的地方都是会友以低廉的价钱转让给他们的,甚至屋内家俬设备都送给他们。这居所还有一个优点,门口就是巴士站,交通很方便。蔡牧师讲到这居所时,脸上展露出满足的笑容。

  当我们追问蔡牧师:「有人说:每个成功的男士背後都有一位好妻子,蔡师母给你这样大的助力,请问你们是如何相识相恋的呢?」蔡牧师喜上眉梢,娓娓道来当年相恋的情景。原来他们同村丶同校。可惜在长大後,蔡牧师在上海工作,蔡师母(麦慕灵)则在广东工作。直至有一天,蔡牧师回乡探亲,才正式成为心上人,相爱相恋,最终共订鸳盟,同心事主。现在他们分别已届八十七及八十二高龄,但仍未言休,坚守牧职。这实在令人羡慕和钦佩!

  

  结语

  讲到「苦中有甜」,这次的专访也是如此。於大热天时,要跑到元朗大棠蔡牧师府上做专访,可以算是有点儿「辛苦」;其实最「辛苦」的还是要将五十多年来,蔡牧师夫妇二人这一切「苦中有甜」的经历撮录成文。不过,在专访的过程中,深受蔡牧师夫妇二人的生命所激励,彷佛也尝到他们口中所讲的甘甜。况且在临别之时,收到犹如餐後甜品的书签,上面载了他们夫妇二人「作圣工的原则」:

  1. 不要走在主前,因为你会失去引导。

  2. 不要失言无信,因为你会失去会众。

  3. 不要夸耀自己,因为你会失去能力。

  4. 不要落在人後,因为你会失去赏赐。

  5. 不要贬值别人,因为你会失去同工。

  6. 不要贪爱高位,因为你会失去人心。

  7. 不要随波逐流,因为你会失去见证。

  8. 不要越权好胜,因为你会失去立场。

  9. 不要谬讲真理,因为你会失去根据。

  10.不要轻视讲坛,因为你会失去冠冕。

【要闻】

【教会、机构短讯】

【教会之声】

【黄金岁月】

【破局锦囊】

【如沐春风】

【朝鹰珍藏】

【文林】

【释经讲道】

【品兰集】

【一个字一颗心】

【世说新语】

【圣化工作间】

【文化之旅】

【新闻捕手】

【有李可陈】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译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