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秋意
第 2506 期(2012 年 9 月 2 日) ◎ 文化之旅 ◎ 王芃
南京是个四季分明的城市,立秋加上处暑之后,秋天的脚步就一点点地近了。走在大街上,可能感受不到明显的变化,还是原来的那个带著湿热的桑拿天,树叶也依然葳蕤。但傍晚时分就不一样了,散步的时候会察觉,吹在身上的晚风已经有了微微的凉意。其实,在一叶知秋之前,最早让我们感知秋天的,是天空的微妙变化。傍晚,途径汉中门大桥,忽觉餘暉中的天空,有一种久违的辽阔、悠远,仿佛望不到尽头,色彩也纯净了许多。这样的天高云淡,在夏天是看不到的。难怪这几天有些人要去玄武湖、莫愁湖赏荷,若然不去就只能欣赏「留得残荷听雨声」了。近日的荷花,虽不如伏天那样娇嬈,连天的碧叶却是同样的,更有夏日没有的寥廓的薄云蓝天的映衬,也别有一番景致。
对著秋日的天空,才会觉得「寥廓」二字是何等的贴切,不由得浮现出「悵寥廓」、「寥廓秋云薄」这样的句子。可是,為甚麼让人神清气爽的寥廓之美,一定要加上有悲秋意味「悵」和「薄」呢?仿佛夜晚在辽阔的草原上,随风送来悠悠的马头琴声。
尼撒的格里高利说过:「每种情绪都可以转变為美善的形式:忿怒变為勇敢,恐惧变為谨慎,害怕表现為敬畏,仇恨表现為对邪恶的弃绝,爱的力量在渴望真美中得到昇华—所有这些美善之物,是自然神学谆谆告诫的」。
是的,寥廓、澄澈是秋;悵薄、残荷也是秋,都是秋之本色。秋的开阔、高远令人的襟怀变得坦荡;秋的乾净、洗练让人从喧嚣回归静穆;秋绪之惆悵让人变得珍重、深情;秋云之薄淡让人放下不必要的辐重,变得轻盈、自在。「当我们认识到被造物是何等广阔而奇妙的时候,我们同时也领会到造物主是何等伟大而奇妙」(《所罗门智训》),能听见「残荷」之雨中奏鸣曲的,不也是有福的耳朵吗?就让我们在秋雨中享受神的馈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