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流斗争岁月?
第 2506 期(2012 年 9 月 2 日) ◎ 新闻捕手 ◎ 区伯平
从政者是不一般的公眾人物。他们拥有主理政事的地位与权力、责任与名声,足以决策社会的前景、左右民眾的生活。因此,理应能者居之;而民眾对他们的学识与操守,有高於一般人的期望,也属理所当然。喔,差不多是「未来幸福在你手」哩!我们对政府任命的高官、对进入议会的议员,多作严谨的背景查察,实属无可厚非。公眾人物本来就是要面对群眾的。為政者要履行职能,舒展抱负,必须先得取信於民;而要取信於民,就莫过於诚信的品格。这正是所谓「听其言、观其行」的原理。
其实诚信的操守,亦是处世為人的一般美德修养而已,并非人们对為政者的独特苛刻要求。只是在检视為政者的背景时,由方式到思维,近期却產生起一种需要留意的气氛。我们是否要选用「圣人」,社会是否回到「阶级斗争」的情势呢!
「表态过关」,是国内在改革开放之前、三十年间的不断政治运动中的寻常举动。每逢中央发生「两条路线的斗争」,只要拥权者或是挑战者提出一句隐含政治方向的口号,全国干部都必要表态,靠站那一边,(其中八大军区司令员的表态常是成败关键。)日后要看胜负谁属才可保位。而政治斗争的失败者,甚至会面对「抄家」之苦。
我们要合情合理的知道為政者对於某些事物的见解、立场。但是,噢,怎麼回归中国的香港,对於為政者,似乎冒起了国内已经扬弃三十年的、斗争式的「表态过关」局面来!我们也无妨合情合理的认识為政者的往事和履歷。不过,噢,「起底」跟「抄家」,差不多是一线之差而已。
对「六四」、对「国教科」的立场,……;这些事项要变成「是检验為政者的唯一标準」吗。香港社会仍有太多不公正的事物,社会上的财势霸权愈来愈横行,基层新生代的困压无奈,政治势力板块又在诡密推移,……。社会两极在劣化,激发起民间的政治触觉,而且触鬚一时无序的飞舞,这也自然。
期望在这摸索学习「民主」的歷程中,我们付得起学费,成长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