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与民主教育
第 2506 期(2012 年 9 月 2 日) ◎ 教会之声
九月,暑期结束,暑气仍在;立法会选举的气氛就更是热哄哄的。不过,这闹哄哄的热情,似乎只生发於少数热心於政党活动的人士当中。至於一般市民大眾,很多连到底这是一场甚麼选举,至今还未能弄清。且看这些疑惑:听说是「立法会选举」,怎麼又有「超级区议员」之说呢?也有人疑惑,為甚麼自己从未收得那些「超级区议员」候选人的资料呢?又,今回是否人人都可以投两票呢?如果又选地区立法会议员,又选超级区议员,又选功能界别议员;是否有些人竟可以投三票呢!
噢,原来「上」有激动,「下」却迷惘。政府都在鼓励投票,亦努力说明投票程序;却总是欠了简明精确的、解释这次选举的性质。她老是只会说:「区议会(第二)功能界别」共有五席。呵,谁会一看就明白、一听就了解这类法定用语。政党也都在游说你,千万要将选票给她;却同样欠缺清晰地解释这张选票的性质。
这事其实不难。立法会新增的议席中,有五席的候选人须是现任区议员,而这五席只由现时不属於其他功能组别的选民、才有资格选出,并且全港一体、不划分选区。以上不过聊聊几句,已经可以扫除疑惑,使人恍然大悟了。(正是因為这五席由此產生,所以一早被戏称為超级区议员。又正是这项戏称,引发那堆误解。)為甚麼声声「為民」的政府及政党、就是没有想到这很基本的「便民」一点呢。
近二百年来的政治气息,「民主」意念的大潮,谁可不从。百年前取代中华帝制的政府称為「民国」,「新中国」就更强调「人民共和」。说长了,要指出,香港的政党,绝大多数都以「民」字為名。显然,从政者都知道,「以民為本」是立足社会的大原则。然而由口号到真实,才是為政者的绝对检测。
政府固然要安排选举事务的进度技术;政党也要努力拉票,才有机会上位,左右政事,服务民眾。不过若真要「以民為本」,选举就不应单单被视為自己成败兴衰的奋战。每次选举,都是一场全民的民主教育;并且见微知著,要由最基本的选票性质做起。如果期望民眾毋须明白、毋须理会其他甚麼的,只要信我、只要投票给我就可以了;则选举岂非流於另类「愚民」!我们的「民主」怎会进步。
我们仍在祝祷,每一个「人」,都当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