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青年會在港成立一百一十週年
 與上帝同行走進網絡培育青少年


2463 期(2011 年 11 月 6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舉辦「基督教青年會在港成立一百一十週年感恩崇拜」,於十月二十八日下午,在香港信義會真理堂舉行,當日赴會者眾,會場內座無虛席。鄺保羅大主教為當日祟拜證道,題目是「與上帝同行」,分享青年會逾百年與上帝同行的足跡。

  鄺保羅大主教指,青年會服務正是回應舊約先知彌迦的規勸,透過服務,釋放青年人的潛質、領導才能,並建立公民意識與責任,關懷憐憫漂泊無助的人,存謙卑和感恩的心與上帝同行。始自十九世紀末,青年會運動在歐洲由George William及Henri Dunant開始,服務社群的使命一直不變,一九一二年青年會開始服務中華,為當時失學的人提供教育,奠下普及教育的基礎。

  他強調上帝是青年會的導航者,在混亂的世代,今日的青少年更需要青年會的服務,幫助他們重視自我價值,在失敗中給予改變的機會,並且對上帝對人忠誠,透過教育以基督教的價值觀慢慢改變社會的素質。

  一百一十週年會慶另一項目:「青年會運動@亞洲華人社區研討會」,於十月二十九日舉行,出席人數約一百。中國社會科學院趙曉陽教授認為青年會的角色是「一手拉教會,一手拉民眾」,通過與各方的協調、傳播,透過舉辦各類活動體現基督精神,實行社會宣教。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認為青年會雖然也有做老人、殘疾人士等範疇的工作,但最重要的方向終究是青年,青年會在社會福音的工作影響甚巨,若能更多與教會領袖協商取得共識,更有助發展,為教會準備進入社會的工作。

  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暨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吳文華副教授表示,大學現在最大的挑戰是青少年沈迷網絡的問題,他說:「我們要將過往的溝通、對話模式由面對面改到網絡,因為青少年人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網絡上,所以在末來,青少年教育必須走進網絡世界,例如推動每日網上靈修。」

  台灣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王成勉教授笑言台灣「宅男」多,青少年不再參加外面活動,終日流連網站,在教育中傳福音成了重要一環。與會者之一的台灣長榮大學陳錦生校長回應指,基督教青年會是台灣教育的開創者,走在前面,如創辦「社會大學」長榮大學,傳授耶穌洗腳的虛心精神,帶領青年服務社區,長榮大學的成功導致相繼有六間社會大學的出現。他續言:「單講基督教很難傳福音,但透過學校就容易得多,無論做甚麼都必須堅持加上『基督教』三字。」

  王成勉教授續言,今日的學術界對青少年將來的思考影響最大,若然老師自身對基督教冷漠,甚至反對,學生於往後很難再接觸,將來最應留意的應是老師,惟有基督徒老師才能對學生產生基督生命的影響。

▲基督教青年會在港成立110週年,講員們在研討會上探討網絡培育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