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福會後重申整全使命
 香港教會須反思宣教觀


2463 期(2011 年 11 月 6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第八屆世界華人福音大會已於月前在印尼舉行,香港參加者共逾二百人。十月二十五日(二)下午二時三十分在旺角浸信會舉行華福大會後重聚之基督整全福音交流會,從韋特博士(Dr. Christopher Wright)的證道中反思香港教會的宣教工作。

以問題反省教會定位
回到舊約看整全使命

  華福中心總幹事李秀全牧師提及韋特博士的講道以問題起首,「我們是誰?在這裡做甚麼?」與上帝問亞當在哪裡一樣,用問題去提醒。而今日香港教會需要重新定立自己的位置,以問題反省過去,定位未來。他分享大會上確實了他對宣教的定義,在過去香港教會談宣教等同於差傳,現應重新反省真正的宣教其實是佈道加差傳。他又認同教會今日若不去宣教,就失去了存在的目的。

  李秀全牧師笑言自己已年屆七十將快交棒,有人就問他若時間退後五十年事奉將會有甚麼不同,他不假思索地答:「讀多點聖經!」他聽著韋特博士四天的講道,由創世記一直說到錄示錄,他認為香港教會在繁多的計畫和活動中,回到聖經才是最重要。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盧龍光牧師指韋特博士在會上談宣教不由新約說起,反之大部分在談舊約,他說:「這很重要,我們平時只會說新約的宣教觀,不談舊約,是因為舊約沒有耶穌及教會。但真正的整全福音應該包括舊約,例如從亞伯拉罕的揀選來看宣教。」

  盧續言今日的香港教會不把派單張視作宣教之一,只談「整全」而不談最細微的地方,他直言:「有時香港教會不是太狹窄就是太過闊。」他認為香港教會必要在會址該區中作見證,在生活上的細節流露基督徒的價值觀,帶著使命在社會中活出福音,否則在該區就了無意義。

培育下一代由父母放手開始
香港教會需成為使命教會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指出華人教會現今最大的挑戰是老化的情況,要趕快培育下一代成為教會領袖,但他直指青年的最大阻力來自於家長,他反問說:「中年父母是否願意子女放棄讀名校、去宣教受苦,今日的父母根本不想子女去體驗,所以他們難以成長成為教會領袖。」

  胡牧師總結韋特博士《The Mission of God》一書中提及「整全福音使命」必須符合三項準則,一、上帝的所是與作為是使命之內容(the whole gospel);二、教會整體是使命之民(the whole church);三、受造界是使命實踐的場景(the whole world)。他直指華人教會很容易將「使命」的焦點投放在教牧身上,但上帝的使命是給所有神的子民,堂會更不是為會友而設,而是走進有需要的人群中幫助人。

  他認為今日的香港教會不能再像泊在碼頭的船,必定要駛出去,成為「使命教會」,幫助基督徒進入世界不同的界別及場所,以生活見證傳福音。而「使命教會」的特色包括「分散」,積極參與世界;「滲透」,道成肉身式臨在;「包容」,對陌生人的接待;「轉化」,發揮影響力。

教會落實整全使命行動
倡下屆華福設青年聚會

  香港教會大多會有讀神學、全職事奉就是高尚的愛主事奉觀念,香港浸信教會主任牧師劉少康不苟同,認為職場同樣可以。他分享其教會有兩年得人年、兩年建立年、兩年差遣年,今年是差遣年,他們邀請到李秀全牧師主講宣教培靈會,又在教牧同工中推動閱讀韋特博士兩本書,信徒則閱讀較簡單的宣教文章。另外,今年他在教會中推行「四十日整全使命」計畫,以八星期時間在小組中討論如何實踐整全使命的行動,例如在香港跨文化接觸南亞裔人士。

  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香港區委會亞太區顧問梁永強牧師在總結的時候說:「香港是一個很細小的地方,但基於宗教自由,香港教會卻成為華人教會的實驗室,所以某程度上對華福香港區委會抱有很大期望。」他建議華福香港區委會替韋特博士的書寫解讀,讓更多信徒能夠讀懂;華人教會亦應從西方教會從中學習,居安思危,不再沈醉在成功裡;香港區委會應多舉辦有關社會問題的牧養講座,如外傭居港問題、校本條例;嘗試舉辦有關地球關愛、社會公義的公開講座等。

  他又建議教會可仿效差遣宣教士一樣,於開學時差遣教師出去,以此確認職場都可宣教,給予身分和使命。同時香港區委會應成為國內教會的學習和對話平台,及可於下屆華福參考洛桑大會舉辦大會以外的獨立青年聚會,讓更多年輕人能參與其中。

▲五位講員對韋特博士的講道進行反思及對香港教會宣教工作提出建議。